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神舟十四號乘組搭乘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寒夜裡平安降落!我們全家老少都圍在電視機前觀看。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不過小編的岳母發現了關鍵問題:這次怎麼降落傘怎麼還掛在上面呢?這一說,我也糊塗了。確實呀,直播時主持人還在介紹返回艙著陸後,02或03航天員都可以手工切傘,這次為啥沒弄呢?不會是返回艙裡的航天員有什麼問題?可是隨後三位航天員都順利平安出艙,這更讓人奇怪了。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神舟飛船的降落傘系統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神舟號飛船的降落傘系統。飛船上有主份傘和備份傘兩套獨立的降落傘系統,每套系統均由引導傘、減速傘、主傘組成,它是我國回收降落傘中結構最龐大、最複雜的系統,整個系統由7000多個零件組成。備份傘也是這樣的構造,只是傘衣面積與主傘大小不同。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回收的神舟五號返回艙和降落傘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以主降落傘為例,整個傘包呈筒型,裡面依次裝著各種傘。當返回艙穿過黑障,降至距離地面10公里高度左右,先彈出主傘艙蓋,隨後依次拉出大引導傘、小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減速傘可以使返回艙的降速由大約200米/秒降低到80~90米/秒,然後分離,之後主傘逐步張開,可以使降速持續降低到6~8米/秒。當降落至地面高度1米左右,4臺著陸反推發動機點火,讓飛船著陸速度降至2米/秒左右,順利著陸,減少對航天員脊柱的損傷。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必須人工切傘?神舟十一號有話說

當返回艙著陸後,必須及時將降落傘切掉,因為如果有風,傘會拖著返回艙走,這樣既影響了返回艙的著陸姿勢,也導致艙內的航天員跟著拖拽、翻滾等,增加不安全的因素,給搜救也帶來很大的麻煩。一般情況下,在返回艙落地4秒後,需要艙內航天員第一時間自行判斷著陸情況,確認是否具備切傘條件,確定返回艙落穩後,具備手動切傘條件才會操作,讓返回艙固定落點,隨後發出訊號等待救援。

其實在神舟六號之前,飛船返回艙切傘是自動進行的。雖然飛船是受控返回,但是也可能降落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萬一降落在大坡度的地方,或者懸崖邊怎麼辦?自動切傘就會很危險。因此,從神舟六號開始,以後的切傘交給了艙內的航天員,他們可以看著舷窗外的具體情況,決定什麼時候手動切傘。

這裡有個具體的例子,神舟十一號返回時,落地反推發動機吹出的土坑距離返回艙的最終落點足足有30多米,土坑和返回艙之間的月壓痕跡清晰可見,但是卻沒有拖痕,這是為什麼?說明返回艙落地後,主傘仍然拖起返回艙,再被風一吹就拖拉走了。就在此時,歷經磨難後的航天員仍然神志清楚,啟動手動切傘。真是手起刀落,返回艙停止移動,失去牽引力的主傘也想撒了氣的氣球,威風全無,攤在著陸場地面上。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手動切傘後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出艙口旁邊被切斷的傘繩清晰可見)

切傘不是必須的!

雖然不切傘的危險確實很大,但是必須要切傘嗎?我們還是看看專業人士是怎麼說的吧。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的林斌在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第十八次學術會議上發表了一篇專業論文《“神舟號”載人飛船降落傘系統》,裡面特別講到這一點:返回艙著陸後是否需要在4秒內人工切傘,由航天員來判斷,如果地面風大,主傘拖曳返回艙在地面滑跑,那就切傘。言外之意,如果地面無風或風速很小,返回艙不被拖曳,那就沒必要切傘。

我們再來看神舟十四號返回地面後,可以看到處於傾倒狀態,地面上有一些拖痕,但是目測距離很短。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神舟十四號返回艙著陸後有輕微拖痕

而且在直播中我們也看到當晚東風著陸場雖然氣溫較低(零下14℃),不過幾乎沒有什麼風,所以返回艙內的航天員透過舷窗觀測著陸情況後,應該是自行判斷沒有切傘的必要,所以才沒有切傘。等到外部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後,由搜救人員在現場實施了切傘程式。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神舟十四號返回後沒切傘,操作失誤?非也!聽聽行家怎麼說

結語

其實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器返回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航天員也是一批訓練有素、值得信賴的英雄,相信他們在現場的第一選擇,必定是有科學道理的。

參考資料,特此致謝!

1、《飛船安全返回的“保護傘”》

2、《神九紀實》

3、《浙江人文大講堂》

4、《巡天平安歸 空間站再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返回搜救紀實》

5、《“神舟號”載人飛船降落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