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東海長流水 中國榮成旅行筆記(連載二十七)

** 福如東海,這個東海指的是哪裡?**

福如東海長流水 中國榮成旅行筆記(連載二十七)

(網路圖片)

從成山頭景區出來,就是福如東海景區,說實在的,我去了四次成山頭,都沒有去過福如東海景區,倒是手搭涼棚,張望過幾次,總覺得那是人造景觀,是忽悠人的,不值一去。

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訴我,她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告訴她,“福如東海”就在成山頭那邊,應該去看看,感受一下。儘管是人造景觀,可是我們對父母,對長輩,對家人,對朋友最美好的祝福用語都離不了她,想想也是,就算為家人祈福,為自己納祥也該到此一遊。

福如東海景區位於榮成市成山鎮西霞口村,著名的景點有福壽殿、聖君殿、聖賢殿、精英殿、拜日臺以及豔福島等。

進了景區,你就會看見在海中的礁石上,鑄造有日神銅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陽神。

相傳古代有八位神仙,太陽神為其中之一,排列第七,她所居之地,就在這裡。

太陽神駕鰲升騰,把祥瑞之光灑落凡間,賜福大眾。

另外,因她有三隻腳,所以也被稱為“三足烏”。

在古書中,有記錄為證。“三足烏”代表太陽神,有吉祥幸福之意。

另外,在海邊岸上有漢武帝拜日銅像。

這麼說吧,福如東海景區與成山頭景區南北呼應,其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景區自然地貌猶如漂浮在海上的一隻巨大葫蘆,寓意“福祿雙全”。

此景區主要打造中國“福”文化,建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文化景觀,如前面提到的福壽殿,聖賢殿,經營殿,聖君殿等。並且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福文化福之真源。

雖說這裡的自然地貌類似葫蘆,有福祿之意,但為何要說福如東海呢?這裡明明是黃海啊?

真的,其實我一直不明白,榮成在黃海邊上,並不在東海之濱,為何把這裡稱作是“福如東海”,這也是我一直沒有去“福如東海”景區的原因之一,總認為此景點有點張冠李戴,譁眾取寵,後來查閱資料,研究得知:

我們現在觀地圖上看到標註的中國沿海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在早先並不是這種叫法。早先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名稱和來歷。

先說渤海。

有人說,因為中國版影象雄雞,渤海在雞脖子處,所以取諧音為渤海。

錯!

這僅僅是巧合而已。

渤海之名先秦時候就有了,而雄雞版圖是新中國的形狀,民國的時候還如海棠葉狀。

渤海古時候被稱為“渤海”,或者“北海”,它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是我國的內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把渤海稱為渤海或北海。據《萊州府志》記載,公元前48年,“北海水溢,流殺人民”,這說明當年的渤海海水侵入內地,淹沒農田,吞噬村莊,給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到了東晉十六國,人們再一次稱它為渤海,元朝以後,渤海的名稱才固定下來,且一直沿用至今。

據史料記載,“渤海”通“勃海”。

蘇秦曾說:“齊有勃海”,田肯曾說:“齊西有濁河之險,北有勃海之利。”渤海也被稱為“少海”,《韓非子》記載:齊景公遊於少海。

綜上所述,自元代以後,一直叫渤海,切記,渤海是我國內海。

黃海。

黃海是太平洋西部的邊緣海,是西太平洋典型的一個半封閉邊緣海,位於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是一個近似南北方向的半封閉海。

黃海的名稱來源於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土黃色,由於歷史上黃河有七八百年的時間注入黃海,使得河水中攜帶一些少量的泥沙將黃海近岸的海水由藍色染成土黃色,國際上通常採用中國的稱呼“黃海”。

以上是面上的說法,究其原因跟人為造成有著一定關聯。

民間認為,黃海名稱的由來與我國曆史上各朝代的長期紛爭,頻繁改朝換代有著密切的關係。

北宋滅亡以後,趙宋集團南遷,南宋的統治疆域只剩下淮河以南,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1128年,南宋的東京留守杜充為了阻擋金兵進犯,決黃河之水,黃河從此改道南下,奪淮入海。

元朝的時候,黃河在蘇北入海,已經穩定了100年,帶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黃河三角洲,在三角洲沉降了豐富的堆積,風浪攪動,自北向南流動,把來自黃河的細粒物質輸送道黃河入海口以外的海域,使近岸海域被染成特殊的黃色,當時被人們稱為“黃水洋”。

到了清朝初期,黃海海域曾被稱為“東大洋”,把現在的東海一帶稱為“南大洋”,清朝末年,在1908年以後出版的我國地圖中,人們才開始使用“黃海”這一名稱,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接著“東大洋”聊。

為什麼把黃海叫“東大洋”“東海”?

其實,在古代人們一直把黃海叫“東海”,“大東海”,許多古籍中都有東海的記載。比如,西遊記裡花果山在東海之濱,連雲港也有一個叫東海的地方,這主要是古代中國對海的劃分不是很精準,似乎東海是指在大陸以東的海,包括現在的日本海原來也叫東海。

黃海的正式名稱正式使用是在20世紀初期以後的事情。

再說得透徹點,東海,因其在大陸之東而得名,公元前212年,秦帝國在連雲港設立東海郡的朐(qu)縣,並設立石碑作為秦帝國東大門的標誌。

到了三國時期朐縣成為東海國的領土,首府在山東郯(tan)城,東魏的時候,朐縣改名為海州,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又把海州改為東海郡,現在的連雲港還有東海縣。

可見,如今的黃海,在我國曆史上曾被稱為東海,這也是江蘇省北部東海縣名稱的由來,從東海名稱的演變來看,戰國時期已有東海之名,到了清朝初期曾把當時的江海一分為二,北部叫“東大洋”(相當於現在的黃海),南部叫“南大洋”(相當於現在的東海),直到20世紀初,現代的東海才正式定名。

南海與本章無關,暫且不在此介紹。

瞭解完以上以後,我們再回頭看“福如東海”的出處。

福如東海有兩個出處:

一個是明代柯丹邱德的《荊釵記·慶誕》:“齊祝讚,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再有一個也是出自明代洪便的《清平山堂話本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後,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chi)。”

其實,作為遊客,沒必要糾結東海到底是哪裡,只要自己心情愉悅, 開心就好,天天開心,自然就會福氣多多,長命百歲。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