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省錢還是圈錢?旅遊年卡套路有多深?

今冬的河南旅遊市場分外熱鬧,各路旅遊年卡粉墨登場,朋友圈一篇叫賣之聲。

包含越來越多的高階景區,售賣的價格越來越低,似乎這些年卡的發行方都有著通天的本領,從知名的5A景區到不知名的小景區,沒有它們搞不定的,幾十家、上百家景區湊成一張卡,成本數萬的門票只要39或者69或者99,統統搞定!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面是髮卡機構高喊免費,一面是越來越多的景區發文澄清,未與任何年卡發行機構合作

比如雲台山、神農山、中原福塔等景區,已經發出澄清。

更有甚者,我調研某旅遊年卡所包含的幾個景區,景區竟然是從未聽過這種卡,更別提什麼合作了。

那為何景區沒有和年卡發行方合作,就敢高喊免費?

“預約”制,似乎成了年卡發行方的護身符。

“預約”的潛規則你知道多少?

針對一些景區的澄清公告,年卡發行方也出了相應的解讀。基本意思大概是這樣:我們自購門票,

預約遊覽。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買了卡,註冊你的個人資訊之後,想要去還得預約。

假如髮卡方買了某景區門票100張,那我有一百個預約名額(當然我可以說我有一千個、一萬個啊)。

假如髮卡方一張沒買,那我只會告訴你,約滿了!

這是一個周瑜打黃蓋的故事,也是一個投機者的故事。

銷售者與購買者之間的願打願挨,導致缺乏監管。

產品完整資訊的不對稱導致花小錢辦大事的投機心理存在。

究竟這些卡值不值得購買?

如果你是普通消費者,我的答案非常明確,保持觀望,也可以購買。但一定是正規發行機構,有信用背書的。

當然,作為消費者不要對某些需要預約的知名景區抱有太大希望,而那些不知名的小景區,你去一兩個,也是賺到了。

只是,這些不知名旅遊景點對你有多大吸引力?值不值得你耗費時間、精力、財力去遊覽。

「深度分析」省錢還是圈錢?旅遊年卡套路有多深?

大部分年卡不是正常的旅遊市場產品,是畸形旅遊競爭市場的產物

當下,龐大的進去數量和有限的出遊人群矛盾日益突出,景區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

越來越多的景區不依靠景區門票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索道、觀光車、滑道、演藝等其它二次消費收入佔比越來越大。

所以,當今,我們不必爬一整天去征服高山,10分鐘索道就夠了。

所以,當今,爬山也不一定是爬山,山裡還有電影院,還有遊樂場,還有夜市、還有你想得到的一切能拉動消費的產品。

所以,你沒有買門票進去,你花了好幾百,才出來……

所以,越來越多的景區願意以門票為交換條件,換取旅遊年卡發行方背後的客流,透過這部分客流在園區內的二次消費來創造營收。而很多二次旅遊專案的開發,缺乏專案論證和可行性評估,有可能浪費了原有旅遊資源,也有可能破壞生態環境。

旅遊年卡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獲取到了最優質的客戶資源

以前,景區很喜歡旅行社,因為旅行社能發團,比賣散客票強

現在,旅行社很喜歡戶外組織,因為戶外能發大團,比旅行社強

未來,旅行社很喜歡年卡機構,因為年卡機構把旅行社、戶外手中的客戶資源都搶了。

所以,旅遊年卡看似在賣卡,實際在圈客戶。並且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獲取到了很多旅行社、戶外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並且,透過卡片的啟用、繫結,獲取到了客戶基本資訊,又透過網站、公眾號搭建了和所有客戶時時溝通的橋樑。接下來就是售賣產品的問題了。

「深度分析」省錢還是圈錢?旅遊年卡套路有多深?

旅遊年卡的形式會多樣化,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增加功能、綁架景區、或者跑路都有可能。

旅遊年卡將很快不再侷限於年卡、月卡、次卡等形式,也將不再僅僅侷限於旅遊產品。年卡發行方將一方面增加產品的含金量獲得更多流量,一方面將會尋找更有效的流量變現渠道。推出的旅遊產品越廣泛對傳統旅遊市場從業者(戶外、旅行社等)造成的衝擊越大。包含的景區越多越容易形成對景區的綁架。

各個年卡發行機構間的競爭將在這兩年迅速形成並越發激烈。產品的模仿與複製也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記憶體在。由於缺乏發行監管渠道和產品監管渠道,也極容易出現發行方失信、資金鍊斷裂等情況,並最終有可能導致發行方跑路。

所以,年卡之路漫長,無論是發行方還是購買方以及中間尷尬的批發商,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