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常被抱怨的“坑”有哪些?怎麼破?

我在門店工作的十幾年中,接觸過大量的佩戴助聽器的人群,有兒童,有年輕人,更多的還是老年人。他們有的反饋助聽器效果很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幫助;但是也有很多聽障者抱怨,助聽器沒什麼效果,甚至有的人反映還不如不戴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常見的助聽器的“坑”有哪些?我們該怎麼辦?

1:“聲音變大了,但是聽不清!”

我最常聽到的一句抱怨就是“聽不清”。坦白說,這也是助聽器廠家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發攻克的技術方向。想要聽得清,需要兩個條件:高信噪比和高言語識別率。前者是助聽器帶來的收益,後者是患者自身的殘餘聽力。當這兩個條件都不能滿足的時候,當然就聽不清啦。

破法;測試一下自己的言語識別率是多少。用手機軟體自測或者去門店請驗配師免費測一下,如果雙耳裸耳識別率在70%以上, 那麼恭喜你,你帶上助聽器後的效果較明顯;如果低於50%,那就只能靠助聽器來幫你提升信噪比,你選配助聽器的檔次要高一些,期望值還要降低一些,和自己不戴的時候做對比,千萬別跟正常聽力相比哦!否則,你很可能是失望。

2:“吵死了!”

聽障者常年聽不到很多小聲,比如風聲,雨聲,交通噪音,空調風扇等環境噪音。這些聲音我們正常聽力者早就習以為常了,但是對於聽障者而言是不存在的,她們耳根“清淨”慣了。然而助聽器又幫他們迴歸到有聲世界裡,一下子聽到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聲音,當然受不了。

破法:助聽器的降噪能力比前幾年有大幅提升,這也是受益於廠家大量的研發投入。一般來說,數字助聽器都具備一定的降噪能力,價格越高,降噪能力越強。如果你經常處於噪音環境中,那就需要選擇效能較高的機器;如果只是在家裡,偶爾在小區遛個彎兒,那麼經濟型數字機就可以滿足你。

3;“打電話,看電視聽不清楚!”

戴上助聽器跟人說話還行,打電話看電視怎麼就不靈了?沒錯!聽電子音效果會打折扣。所謂電子音就是喇叭裡放出來的聲音。說白了,都是失真惹的禍。助聽器是透過麥克風收集人說話的聲音,經過放大處理後透過受話器傳遞到耳朵裡,這個過程已經造成一定失真。而電子音本來就有失真,再經過助聽器二次放大後,失真更大。所以就聽不清了。

破法:用無線裝置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打電話用手機藍芽直聯的功能接聽,看電視用無線裝置電視伴侶,這些問題目前都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案,使用非常便捷,效果也很明顯。

4;“太貴了!”

的確,目前市場上數字型助聽器價格較高,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工資不夠買一個助聽器。價格過高是導致助聽器使用率較低最直接的因素。幾大進口品牌佔據市場90%以上的份額,價格居高不下。國產品牌還處於爬坡階段,相信等到國產助聽器異軍突起的時候,價格也會走親民路線。

破法:目前階段,“不買貴的,只選對的”是最優策略。如何選擇對的呢?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親自試戴7天—30天。現在無論網上還是線下都支援試戴體驗,無條件退機政策。經過試戴對比後,找到一款價效比高的產品也就不難了。

5:“戴起來不舒服,還要經常保養,真麻煩!”

怕麻煩是人類的天性。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剛配上眼鏡,剛裝上假牙,都會不舒服,但大部分人很快就習慣了。助聽器也一樣,也有個適應期1-3個月時間。保養助聽器是為了防止喇叭受潮或堵塞影響聆聽效果,同時也為了延長助聽器使用年限,驗配師會建議患者每3-6個月去門店免費保養一次。

破法:剛開始佩戴時,時間不宜太長,感覺不舒服就把助聽器拿下來。休息一會兒再戴。慢慢延長佩戴時間。多一點耐心就好。至於保養問題,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做,買個電子乾燥盒,定期烘乾一下,定期清理耳塞即可,不一定非要去門店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