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備份大替換,國產軟體大發展

近年來,國產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廠商紛紛湧現,國內資訊基礎設施廠商百家齊放,技術產品逐步從可用走向好用,併產生了大量系統及資料從國外產品體系向國內產品體系遷移的需求。同時,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底層技術的研發,國產化軟體替代正當時。

01

加速推進國產化 央企實現備份保護替換

在國產化替代方面,2022年下發的相關檔案,全面指導了國產化產業發展和進度規劃,要求所有重點企業落實國產化替代工作。其中要求企業的OA、門戶、郵箱、紀檢、檔案管理全面替換;戰略決策、ERP、風控管理、CRM經營管理系統應替就替;生產製造、研發系統等能替就替,所有企業需在規定時間內基於計劃上報替換的系統,並要在五年內100%完成。

檔案釋出後,關鍵領域的重點企業開始著手進行國產化建設替代工作,在軟硬體產品方面按照時間規劃進行全面的替換。

近期,某重點企業創新打造了國產化系統備份及恢復解決方案,解決了 SAP HANA、Oracle、MySQL 等資料庫及 FastDFS 檔案系統的災備保護問題,提升了該企業關鍵業務的資料安全等級。

根據企業國產災備系統建設的新需求,可對關鍵業務資料進行定時備份,部分關鍵業務 SAP HANA 實現實時備份(CDP 持續資料保護)。當業務系統資料發生故障(誤刪除、邏輯錯誤、感染病毒等)時,使用者可以透過災備軟體平臺將資料恢復到故障之前的備份點,或CDP保護的任意時間點。資料備份與恢復的效能、速率和對系統的影響,國產軟體絲毫不輸國外軟體產品。

央企備份大替換,國產軟體大發展

△國產化系統備份及恢復架構

02

我國軟體行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今年5月25日,人民日報在《讓更多國產軟體大顯身手》一文中指出,回首中國軟體業10年的發展歷程,行業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約2。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約9。5萬億元,增長了近3倍,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特別是在資訊科技深刻影響各行各業轉型升級,時刻關乎千家萬戶美好生活的當下,中國軟體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央企備份大替換,國產軟體大發展

工信部網站釋出的2021年全國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主要指標中顯示,我國軟體產品2021年收入達24433億元,比2020年的21757億元增長了2676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資訊保安收入從1615億元,增長到1825億元,彰顯了安全軟體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韌性。

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家對於數字經濟、大資料應用、國產軟體、資料安全、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高度重視,《“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這標誌著資料安全、國產軟體等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新階段。《“十四五”大資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資料時效性流動,提升高效共享資料的能力,支撐大資料高效傳輸與分發。此外,《“十四五”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也提到,聚力攻堅基礎軟體,豐富資料備份、災難恢復、重要系統防護等安全軟體產品服務。

可見,在中國軟體市場,災備及大資料複製等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整個行業正處於發展初期,前期在底層複製技術進行研發投入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視窗期。存量市場的替換和增量市場的增長,將在資料時代實現並駕齊驅。

小結

IDC 報告顯示,近年中國資料複製與保護市場規模接近百億元,軟體市場的增速接近30%左右。面向資料時代,在等級保護、資料安全和資料共享交換等強場景需求下,資料複製正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中國軟體特別是資料複製軟體如何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