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軍武次位面》作者:海東青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曾經介紹了二戰德國的“洋娃娃”火箭筒,堪稱二戰最奇葩反坦克武器之一,一個人就能肩扛發射的火箭筒德國人硬生生研製了一個100多千克的輪式炮架,不得不讓人感嘆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簡直就是德國人的天賦。在二戰期間,德國與“洋娃娃”火箭筒類似的還有一件同樣失敗的武器,同樣也是本來可以很簡單的設計非要複雜化,最終同樣也是被德軍萬分嫌棄,它就是德國Grw 36型50mm迫擊炮。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二戰德國Grw 36型50mm迫擊炮,在二戰迫擊炮中算是非常失敗的一種。

迫擊炮這種武器,最大的優點就是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因為迫擊炮不像榴彈炮、加農炮這種管退炮(即炮架裝有反後坐裝置、炮管可以前後滑動來抵消後坐力的火炮),它是一種沒有任何反後坐裝置的架退炮,後坐力由座板直接傳遞給地球,再加上大多數迫擊炮都是前裝滑膛炮,因此迫擊炮的結構遠比榴彈炮簡單,基本就是分為炮管、座板、炮架這三個主體部分。

由於迫擊炮簡單、廉價、輕便的優勢,其在30年代之後飛速發展,十幾年時間內就壟斷了從步兵排到步兵團的曲射炮火支援核心位置——團級通常裝備100或120mm迫擊炮,營級通常裝備81或82mm迫擊炮,而到了連排一級,二戰時期就有兩種不同的流派,一種是英國/德國/蘇聯/法國/日本/波蘭等國為代表的,把50mm口徑級別迫擊炮配置在排級(英國為51mm,波蘭為46mm,日本擲彈筒雖然原理與迫擊炮不同但是用途一樣),另一種就是美國那樣把60mm迫擊炮配置在連一級,通常來說這兩種配備並不會共存,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在步兵排裝備50mm又在步兵連裝備60mm迫擊炮,只能二選其一。從馬後炮角度來說,美國這種做法才是未來的主流,因為二戰過後各國都是如此(其中也有M79和槍掛榴彈發射器沖淡50mm迫擊炮影響的因素),但是在二戰中前一種才是主流。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德國Grw 36型50mm迫擊炮與義大利45mm迫擊炮、日本10式擲彈筒、英國2英寸迫擊炮放在一起比較,可見Grw 36比日本、英國貨複雜不少,至於義大利貨,這位更是重量級。

50mm迫擊炮相較於60mm迫擊炮,在射程、威力上都有遜色不少,因此只能發揮重量優勢,透過瘋狂減重來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迫擊炮雖然結構已經夠簡單了,但是傳統迫擊炮的結構縮小到60mm之後減重就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了,想要進一步減重必須進行大範圍革新。法國的迫擊炮奇才埃德加·布朗德(現代迫擊炮奠基人,二戰各國主流50、60、81、120迫擊炮幾乎全是基於他的設計)決定在50mm迫擊炮上面採取全新的結構。

布朗德之前研製德60mm-120mm迫擊炮無一例外都是透過炮架調整火炮射擊仰角的方法來調整射程,到了50mm迫擊炮上面布朗德直接捨棄掉了炮架,迫擊炮需要固定在45°仰角發射,炮管尾端的擊針是可以升降的,當擊針往上升之後,變相的就相當於炮管的長度縮短了,於是射程也就縮短了(這種方法其實並不是布朗德首創,之前日本人在擲彈筒上就已經用了這種方法),透過這種方式來調整迫擊炮的射程,靠著這個設計,法國Lace Grenades 37型50mm迫擊炮重量大幅縮減到了3。6kg,甚至比一支步槍還要輕,相比於布朗德之前研製的19。7kg的60mm迫擊炮可以說是減重非常成功了。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與德國貨一比較,法國的50mm迫擊炮就顯得優秀很多,不愧是現代迫擊炮之父布朗德的傑作。

1934年,德國軍方也提出了研製50mm迫擊炮作為步兵排支援火力的需求,然而遺憾的是,德國人似乎並沒有去請教布朗德這位現代迫擊炮之父的想法,因此在設計上,德國人非常粗暴地選擇了直接照著80mm迫擊炮縮小,仍舊沿用了炮架調整仰角以改變射程的設計,最奇怪的是德國人不知道出於什麼想法,選擇了將炮管、座板、支架固定在一起不可拆解的設計,1936年名為

Geranatwerfer 36的50mm迫擊炮開始量產,為了行文方便就簡稱Grw 36。

從設計上來說,Grw 36迫擊炮簡直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它的全重達到了14千克,相比於60mm迫擊炮並沒有明顯的減重,在跟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同口徑迫擊炮對比一下:法國50mm迫擊炮重3。6kg,英國2英寸(51mm)迫擊炮重4。8kg,日本89式50mm擲彈筒重4。7kg,哪怕是不是很成功的波蘭wz36型46mm迫擊炮與蘇聯PM40型50mm迫擊炮重量也不過分別為8kg和9。3kg,依舊不超過10kg,對比之下,德國Grw 36真的是太重了,都快趕上60mm迫擊炮了。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Grw 36迫擊炮的標尺刻度頗為精細。

然而儘管重量接近60mm迫擊炮,Grw 36的射程與威力卻遠遠不如,比如說二戰美國M2型60mm迫擊炮,重量19kg,最大射程1840米,配套的M49炮彈重量為1。36kg,而德國50mm迫擊炮重量14kg,最大射程僅500米(而且最大射程下精度非常差),炮彈重量0。91kg,可以說是全方位完敗,往上比不過60mm迫擊炮,往下比不過英國法國日本等一票同口徑迫擊炮/擲彈筒,可以說是非常失敗。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英國2英寸迫擊炮明顯要成功的多,印度現在仍有裝備。

正因為Grw 36迫擊炮的失敗,其從1941年就開始慢慢停止生產,1942年就開始逐步從軍隊中撤裝,截至停產時共計生產25842門,跟二戰其他著名迫擊炮相比不值一提。不過離奇的是德國在撤裝Grw 36後也並沒有選擇仿製法國50mm和60mm迫擊炮,而是研製了一種短管型80mm迫擊炮配置於步兵連,只能說德國人的想法確實是與眾不同吧。

德國人有多嚴謹?二戰德軍50毫米迫擊炮,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Grw 36迫擊炮小組共有3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rw 36的生產商萊茵金屬公司曾經還想著掙扎一下,聯合毛瑟公司和捷克斯柯達公司一起研製了改進型Grw 40,號稱是能夠把射程增加到800米,結果研製出來之後根本達不到這個指標(況且就算真到了800米也就那樣),結果就是涼得更透徹,很明顯萊茵金屬公司路走錯了,Grw 36的首要改進方向應該是簡化結構、減輕重量而非進一步複雜化、增加射程,或許追求複雜化就是德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