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錯覺》:是誰動了我的記憶?

《記憶錯覺》:是誰動了我的記憶?

記憶,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寶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有些我們視若珍寶,有些則寧願自己忘記。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認為自己的記憶是真的,曾經真的有些事如記憶所呈現的那般發生過。

然而,《記憶錯覺》這本書的作者茱莉亞。肖卻告訴我們:我們的記憶並不真實。在大腦的運作機制下,它非常容易被篡改。

我們曾經信以為真的事情,有很多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茱莉亞。肖是一名刑偵法律和社會科學系講師,主要負責講授犯罪學和心理學課程,同時還是刑事案件專家顧問,為警察提供相關訓練,在記憶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她在這本《記憶錯覺》中告訴我們:不管我們的記性有多好,不管你腦海中的記憶到底有多清晰,但實際上,這些記憶都已經被修改過。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

記憶刪除

聯想啟用

文字的影響

記憶的無中生有

記憶保真

這四個模組,來介紹這本書的核心內容:記憶篡改現象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又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記憶?

首先我們來看記憶錯覺產生的第一個原因:記憶刪除。

一、記憶刪除

記憶刪除,是指長時間得不到啟用的記憶會被我們的大腦遺忘。

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一個專門儲存記憶的神經元網路,由一個個微型神經元網路組成的。每接收一次新的刺激,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微型網路。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這個網路會再次被活。次數多了,啟用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逐漸的變成習慣性的思維通道。而那些產生之後,卻長時間得不到啟用的微型網路,則會慢慢變得悄無聲息,相當於從記憶的網路中消失了。

舉個例子,你剛開始學習騎腳踏車的時候,騎腳踏車對你來說是一件新鮮事,必須要全神貫注才不至於摔倒,這個時候,在你的大腦中產生了一個關於“騎腳踏車”的微型網路。隨著你每天不間斷的練習,騎腳踏車逐漸變成了你的本能,你可以一邊騎腳踏車一邊想著其他事情,因為在你的大腦中,騎腳踏車這個網路已經變得相當容易被激活了。

之後,你工作了,買車了,汽車成了你的代步工具。每次出門都開車,大腦中跟騎腳踏車相關的神經元網路由於長時間得不到啟用,變得衰弱無力。時間再長一點,你可能都不記得怎麼騎腳踏車了,因為這個時候大腦已經幫你把這個微型網路刪除了。

但是這種刪除並不徹底,會留下一些痕跡,你可以透過練習,重新掌握騎腳踏車的技能,因為曾經被遺忘的微型神經元網路又被激活了。

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大腦會這麼做呢?全部記下來該多好啊!

實際上,這樣並不好。

首先,大腦會很累。

大腦要產生記憶,首先要對需要記住的東西產生注意力,而注意力歸根結底是一種資源。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老師在講課,我們在底下聽,但思緒卻飛到了九霄雲外,老師講了什麼,我們一點都沒有印象,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根本就沒在上課上。

再比如,我們遇到一個陌生人,我們聊了很多內容,包括興趣愛好,穿著打扮,職業屬性,婚姻狀況等等,但第二天當我再次遇到他時,卻始終想不起來他叫什麼名字,原因何在就是因為我們初次見面時,聊的內容太多了,名字只是其中一個資訊,如果我們的注意力恰好在其他資訊上,那我們就記不住他的名字。

注意力既然是資源,就要進行統籌規劃,讓它物盡其用。我們每天都要經歷那麼多事,如果事無鉅細,每件事都必須記得清清楚楚,那我們都沒辦法分辨哪件事重要哪件事不重要,就會造成“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可怕局面。打個比方,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如果要考試,老師都會劃重點。如果書的每一頁都是重點,那劃重點就毫無意義。

其次,過去的事情全都記住,會抹殺人的靈性。

在現實中,有一種病,叫“超憶症”,患者對所發生過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就像是一幀一幀的檢視紀錄片。但這種被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記憶狀態卻被科學家認為是大腦進化不完整的表現。

在專家眼中,我們大腦在記憶的時候可以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記住所發生的的事情,也及時形成記憶;第二個步驟,用形成的記憶去理解分析新事物,應對新環境、新問題,得出新結論。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做好事,一連做了一個月,超憶症患者會將這個人做的好事事無鉅細全部記錄下來,而普通人則會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好人。

最後,什麼都能記住會讓我們活的很痛苦。

舉個例子,發生了一件讓你非常痛苦的事情,正常人為了避免痛苦,會刻意的不去回想,但“超憶症”患者就算想忘記也不行,會一直生活在痛苦中。

所以,大腦的“刪除”機制,可以讓大腦發揮出最大潛力。

除了刪除,大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聯想啟用”。

二、聯想啟用

當我們提到某個詞,就會啟用和這個詞相關的其他詞,這種現象被稱為“聯想啟用”。比如提到水,我們會想到大海、想到沙灘、想到游泳、沙漠;提到“疾病”,我們會想到感冒發燒、咳嗽頭痛,想到癌症。

這種聯想機制能讓我們很輕鬆的回想起曾經發生過的某個畫面,但同時,也會讓我們的記憶產生錯覺。

舉個例子。一提到“吃”,你馬上就會想到魚肉、紅燒肉、火鍋。如果你上週一你吃的是紅燒肉,昨天吃的是魚肉。如果讓你回憶上週一吃的是什麼,你可能會以為是魚肉。因為你在想到吃什麼的時候,這幾種食物總是同時出現,你很容易就混淆了。

再比如,你曾經跟同事聊起過跟法律相關的事情。雖然當時只聊到了法律,但因為聯想啟用的原因,法律總是和警察、警服等名詞一起出現,因此你在回憶的時候,不小心就把警察混進去了。

聯想啟用機制對記憶的破壞在社交媒體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在當今社會,分享是一件極為普遍的事情,一件事情只要發生,只要有分享的價值,我們就會馬上拿出手機發微博、發抖音、點贊、評論。問題是,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觀點,這導致事情的真相眾說紛紜。而社交媒體在對這件事情進行報道分享時,也往往不是基於事實,而是會挑選影響力最大、最具爭議的觀點,因為這樣最能引發熱議,最有爆點。到最後,這件事情的真相變成了一個各方面資訊拼湊起來的混合版本,它看起來真實、可信、符合邏輯,滿足了我們的期待。

它取代了我們最初的記憶。

舉個例子,你目睹了一起車禍,於是你將這件事分享到網上。但同時,還有更多的人跟你一起目睹了車禍,他們也分享到了網上。但你們站的位置由遠有近,你們的視力有好有壞, 雖然分享的是同一件事,但內容細節卻大不相同。當你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的吸收這些相關素材,對你原始的記憶進行塑造,使它變得更為豐滿,細節更為真實。

但眾所周知,網上的訊息不一定是真的,那些信誓旦旦說自己就是當事人的人,未必就是真的當事人。他們所說的事實,也不一定就是事實。

因此,當你的大腦將這些所謂的事實真相作為素材吸收的時候,你的記憶已經被汙染了。

所以,作者得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結論:回憶其實是對記憶的破壞。

可能我們覺得,每次回憶都是對記憶的一次加固,但實際上,每次回憶都是對這段記憶的一次破壞。因為在每次回憶的時候,都要經歷一個聯想啟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知真假的素材不經意間被使用了。這些素材對記憶進行了一番修飾,增加了一些細節,讓這份記憶就像真的一樣。

不管是記憶刪除還是聯想啟用,都屬於大腦本身的執行機制,由此產生的記憶混淆我們沒辦法改變。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固化我們的記憶呢?聰明的人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文字記錄。

殊不知,這種看似一勞永逸的方法對記憶也是一種損害。

三、文字的影響

文字也會影響記憶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文字本身是很蒼白的,沒有辦法對記憶進行完整的描述。

我們都有過經驗,當我們在回憶過去發生的場景的時候,場景時非常生動鮮活的,比如你回憶起自己去海邊玩的場景,不管是當時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還是鼻子聞到的,面板感覺到的,你都可以回憶起來,蔚藍的大海、美麗的海灘、海鳥的叫聲,沙灘上游客的喧譁聲,腳埋在沙子中的溫熱感,海風吹在臉上的涼爽,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中。這樣的記憶就像3d立體沉浸式觀影,非常的真實。

但如果用文字記錄,這種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文字本身是很蒼白的,對於一些“用語言難以描述”的事物,如果強行用語言去描述,實際上是對事物本身的一種簡化。

我們在看到某事物的時候,視覺、聽覺、感覺同時參與,會對此事物會形成一種極為立體的感覺,特別生動、具體、鮮明,能夠記住很長時間。而只看語言的話,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雖然我們發明了很多詞彙,包括修辭手法來描述我們所經歷的全部。我們到了長城,想了金戈鐵馬,想到了沙場廝殺,我們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但如果用文字來描述,我們似乎只能用“豪邁”來描述。具體什麼叫“豪邁”,除了我們自己,可能看到的人都是一團霧水。第一次去到沙漠,看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力和人類自身的渺小,但如果將這個場景用語言描述,就顯得詞不達意,怎麼也沒辦法寫出來。

因此,文字可以記錄,但沒辦法完全記錄,因為它太簡單了。就算我們拼盡了全力,依然有力不從心之感。所以,如果你把文字當做記憶,那就是捨本求末了。

其次,相比較大腦中的記憶,我們更相信白紙黑字

有朋友說了,我只是為了保險起見把它記在筆記本上,實際上我全記著呢。

說這話是自欺欺人。在人類史上,書籍文字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印刷術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能記在紙上的東西那都是彌足珍貴的,有多少人自詡“詩書傳家”,其實就是將書本作為傳家寶傳給下一代。同理,“簽字畫押”、“白紙黑字”這些詞語無不證明,用筆寫下來的文字,是多麼讓人信任。

時至今天,雖然文字已經普及,書籍已經氾濫,但長久以來人們對落於紙面的文字,依然保持著一種敬意。

因此,如果你的大腦對十年前的某段往事依然有記憶,但同時,在事情發生的當天,你也在日記裡對這件事做了記錄。現在你發現,你的記憶和日記中的不一樣,你是相信自己的記憶,還是相信日記呢?

你很可能會相信日記,你給自己的解釋很可能是“糊塗了”、“記岔了”、“年紀大了”等等。

這就是語言文字對我們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四、記憶的無中生有

大腦中的記憶不僅會被篡改,而且還會被人為植入一些新的記憶。這幾乎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了。

駭客帝國都看過吧?人類已經作為電池存在,他們所有的記憶其實都是虛假的,是被控制的,但在他們的意識中,卻依然好好的生活著。

這不僅僅只是電影,現實中,科學家也做過類似的例子。

研究表明,大腦中不同區域的的細胞會控制不同的感覺,比如當刺激控制愉悅感覺的細胞時,當事人就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基於這種原理,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佈置了一個場景,讓老鼠活動。每當老鼠經過一個位置時,他們就會透過刺激老鼠大腦中的愉悅細胞,讓老鼠產生愉悅的感覺。重複多次之後,只要老鼠經過這個位置,就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它產生了一段虛假記憶。

還有個例子,是一件跟虐童相關的案件。一個名叫穆雷的小孩告訴媽媽自己被圖奇猥褻了。圖奇是穆雷上的託兒所的一個員工。警察對圖奇實施了抓捕,同時他們還懷疑有更多人有可能也遭到了圖奇的猥褻,於是警察召集家長開會,告訴家長們小孩遭到猥褻之後的種種可能表現,囑咐他們一定要一遍又一遍的詢問自家小孩,到底有沒有遭到騷擾。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小孩承認,但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對的小孩承認自己確實被圖奇猥褻了。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他們承認被騷擾,但對具體經過卻語焉不詳。但到了最後,他們的描述越來越繪聲繪色,越來越真實。

這其實就是一件典型的記憶的無中生有。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並沒有針對這件事的印象,但當警察、當家長一次次的詢問,一次次的讓他們描述這件事的細節時,他們就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自己記錯了?是不是這件事真的發生過?當他們這樣認為時,他們會進一步拼湊關於這件事的細節。當細節越來越多時,這件事就顯得越來越真實了。

這件事的最後,幾乎所有孩子認為自己確實受到了圖奇的虐待。而圖奇,也因此被判入獄幾十年之久。

以上我們四個模組我們簡單說明了我們的記憶之所以不真實的原因,接下來這個模組,我們來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對記憶進行保真。

五、記憶保真

我們的記憶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篡改,有沒有辦法進行保真呢?

第一個方法,要將我們需要記住的事物融入某個場景中。

之前我們說過,我們的記憶其實是3d立體式的,那是一個真實的場景,裡面不僅有光影、有聲音、有氣味,甚至還有我們當時產生的各種思維活動、我們的情緒波動、我們的心情感受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樣的場景最不容易忘記。那些不附帶情緒感受的記憶已經自動被我們de大腦忘記了。

所以,如果我們特別想要記住某件事,最好將它放到一個場景中。

舉個例子,今天你被老師批評了,你很羞愧,你想要記住這件事,將它作為督促你的動力。你可以回想這件事,想象著老師在批評你的時候,周邊圍著很多人,有你的父母,親朋好友,還有你的同學,想象父母眼中的失望,想象你的同學正在嘲笑你,說著一些鄙視你的話,想象你聽到這些話時並將這種感覺牢牢記住。

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那麼這件事就有可能很長時間,甚至一輩子都忘不了。

有可能你這樣做了之後感覺效果不太好,還有第二種方法可以幫到你。

第二個方法,要讓記憶場景變得怪誕不經。

哪些事情會讓你記憶深刻呢?答案是那些讓你感到不尋常的事情。

如果要讓你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找一個人,因為到處都是人,因此比較困難;如果滿大街都是白襯衫,讓你找一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女孩,你很快就找到了,因為在白色的海洋中,紅色顯得極為顯眼。記憶也一樣,如果你的記憶中場景全都是平平無奇、普普通通,你根本就注意不到,如果其中有不同尋常的事物,你就會馬上注意到。而注意到就是記憶產生的前提。

因此,如果將你要記住的東西用一些奇怪的詞加以點綴,你可能就記得非常牢固。

這種做法的源於記憶的一個特性:詭誕效應,意思是說我們都有記住不尋常事物的傾向,越奇怪的事情我們記得越牢。

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古代一個人在喝酒的時候發現酒水裡有一條蛇。他驚懼非常,但礙於場合他沒有聲張,硬著頭皮喝下,從此以後他就疑神疑鬼,總感覺自己肚裡有條蛇,生了一場大病。最後經朋友解釋,才發現是當時牆上掛的一張弓倒映進酒杯裡了。誤會解除後,這個人的病也就好了。

由此可見,記憶中如果出現了非同一般的東西,該是何等的記憶深刻。如果當時只是喝酒,什麼意外都沒發生,可能過幾天之後當天的記憶就什麼都剩不下了。

方法是有了,那具體要怎麼做呢?作者向大家推薦了一種方法,名字叫“記憶宮殿法”。

什麼意思呢?

你得先想象一個你非常熟悉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你的臥室,也可以是家裡的客廳,甚至可以是你腦海中想象的一個地方,前提是你要非常熟悉。比如說你選定的地方是客廳,你得仔細觀察客廳里布局擺設,看一看電視、壁畫、桌子、沙發、花盆、衣服架子等都放在什麼地方,這些東西就是我們選定的一個個記憶儲存點,如果我們想要記住什麼東西,直接放到裡面就行了。

比如說,你要去買幾樣東西,西瓜、香菸、菠菜、啤酒,你就可以想象:你將西瓜放到桌子上,香菸放到電視上,菠菜放到花盆裡,啤酒放到沙發上。當你最後要回憶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可以走進客廳,循著一定的路線,將你存進每個地方的東西都取出來。

客廳就算是一個場景,如果你將客廳裡的擺設大膽想象一下的話會更好,比如電視就像一個大胖子,手腳齊全,笑容猥瑣,在你取香菸的時候,恭恭敬敬的將香菸遞給你。這樣你是不是就記住了。這其實是詭誕效應的一個應用。

記憶的篡改是大腦的執行機制。雖然篡改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真實的記憶,但也讓我們避免了很多痛苦,很難說這到底是不是問題。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會盡量去保留自己最原始的記憶,而這也很有意思,不是嗎?

到這裡,《記憶錯覺》這本書的要點我們就分享的差不多了,做一個簡單回顧。

首先,我們講的是記憶刪除。大腦有一個龐大的記憶網路,它由一個個微型神經元網路組織。每遇到一個新鮮刺激,就會形成一個微型網路。有些網路會被重複啟用,逐漸變成我們的下意識反應;而有些網路再也沒有被啟用過,那麼對應的記憶就會逐漸被我們遺忘。

其次,我們提到了聯想啟用。當想到一件事物的時候,會同時想到和這件事物相關的其他事物。這樣,當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只需要設定一個關鍵詞,就可以回想起一大段記憶。

第三個模組,我們提到了文字對於記憶的影響。因為文字太過蒼白,難以完整的表達記憶,同時又因為人們信任文字大過記憶,因此,不要輕易的直接用文字替代記憶。

第四個模組,透過某些方式可以直接創造虛假記憶,進一步說明了記憶的不可靠性。

第五個模組,我們講到了如何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真實。有兩個方法,一是將需要記住的內容放到情境中去記憶,二是使用詭誕效應的原理。而記憶宮殿法就是一個相當有效的記憶策略。

記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憑依。如果放任記憶被篡改,我們將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電影《駭客帝國》中,人類已經被機器所奴役,只能作為電池存在,他們生活在機器所創造的潛意識世界中,對真實世界一無所知。

這種這樣的真相每次回想起來就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因此,瞭解記憶的本質,以及記憶的原理,讓我們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主導自己的命運,從瞭解記憶本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