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一個“八字”都是宇宙中一個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1、年月日時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是什麼?

年是地球繞太陽轉的圈數。1955年是公曆紀年,以相傳耶穌基督誕生年作為元年算起,1955年就是第1955圈。當然干支紀年是60年一個週期,1955年是乙未年,就是這個60年甲子週期的第32圈。

月在干支體系裡是地球繞太陽執行到某段位置的標記。古代中國將一年分成24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這個月是戊寅月,就是第一段的位置。

日當然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標記。丙辰日就是指在戊寅月這段位置地球自轉圈數的標記,丙辰是第20圈。

時在干支體系裡是將一日分成12個時辰。戊戌時指的是地球自轉到“戌”位置(第十一段)的標記。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所以上面提到的這個出生時間,也就是“八字”,即乙未 戊寅 丙辰 戊戌,指的是地球在這個甲子週期(第32圈)公轉到第一段位置時,自轉圈數為第20圈時,轉到第十一段的位置的一個記錄。

由此可知“八字”就是在某個時間點上宇宙空間中某個具體的精確位置。在這個精確的“點”產生的那一瞬,太陽、月亮、水金火木土五星的運轉狀態都與地球上的這個“點”產生了對應的關係。而“八字”就是將這種對應關係記錄下來,以備分析推演。

每個“八字”既對應時間也對應三維空間,一起構成了一個四維時空的點(座標)。更深一層地分析,這個點不僅僅是在太陽系上的一個精確的點,同時也是宇宙中的一個點。因為太陽本身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繞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公轉,每轉一週約2。5億年。公轉的同時,也會在銀河盤上做週期性的上下運動。至於包含銀河系的更大宇宙結構目前還在觀察中。最大的結構,就是目前已知的宇宙。

2、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到底代表什麼?

“五行”指的是五大行星。“行”就是指行星。古代的中國人肉眼能夠觀察到的行星只有水、金、火、木、土。古人的天象觀測,應始自日月五星。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不管中國古人認為是地球繞太陽轉(日心說),還是太陽繞地球轉(地心說),地球和太陽誰繞誰先拋開不論。也就是說,中國古人是否已經建立起了太陽系的認識先拋開不論(波蘭/德國人哥白尼於1514年寫成了《天體執行論》,首次正式提出“日心說”)。不管怎樣,在地球上古人是能夠直接觀察到五大行星的。

中國在商周時代甚至更早就已經設定了觀察天象的天文官,積累了長年累月的天文觀測資料,所以是完全可以將行星出現的某些特徵與“時間”即年月日時建立起某種聯絡。這些行星的特徵包括透過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方位、夾角、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時與其它行星的相互關係、甚至透過深入計算得出的某種軌道位置等等。

那麼十天干、十二地支又代表什麼呢?為什麼要發明干支體系呢?我認為,中國古人發明的干支體系,最開始是方便用來記錄天象的。更準確地說,是方便用來記錄“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的規律特徵的。為什麼非要發明這套體系呢?因為古人從長期積累的天文觀測資料發現,“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的規律特徵是週期性的,有節奏的,是與“時間”發生相對應關係的。發明這套體系以後,就可以很方便地分析預測“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的規律特徵了。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這樣,十天干最開始就是代表五大行星,但是多了“陽”和“陰”的標識,所以是十個標識即十個漢字。“陽”和“陰”的標識到底代表什麼已經無從可考了。那麼接下來其實就好理解了。甲乙代表木星的陽和陰、丙丁代表火星的陽和陰、戊己代表土星的陽和陰、庚辛代表金星的陽和陰、壬癸代表水星的陽和陰。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但是,光有陰陽行星特徵記錄的十天干還不夠,因為行星在地球上被觀察到時還有很多其它的複雜特徵需要記錄。所以,十二地支則與那些週期性的與“時間”相對應的行星特徵被賦予某種漢字元號而發明出來了。剩下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了,比如,子的人元是癸,午的人元是丁己,卯的人元乙,酉的人元辛,等等。每個地支對應於某一個天干或者幾個天干,但同時也可以與其它天干組合。每種組合都可以記錄下一個或者幾個行星出現的特徵。

3、六十甲子表

當然,六十干支又更復雜。干支體系雖然最初用來記錄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的規律,但由上段的分析可知,“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現的規律特徵是週期性的,有節奏的,是與“時間”發生相對應關係的。所以干支體系當然也可以用來記錄時間。

但是,為什麼是“六十干支”而不是“一百二十干支”呢?中國古人發明的干支體系,是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那麼幹與支的組合,本來應該是十乘十二,等於一百二十,應該是“一百二十干支”的呀。

今天我們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的文明很發達。古巴比倫所用的“六十進位制”,到今天依然在用。比如一小時六十分鐘、一分鐘六十秒。也就是說,古巴比倫人認為“時間”的記錄用六十進位制更方便準確。那麼,中國古代用來記錄時間的“六十干支”,到底是某種天文觀察的結果、即“六十進位制”是一種依據天文觀測計算的結果呢?還是咱們古代與古巴比倫文明有某種聯絡呢?不得而知。總之,古人發現,在用干支記錄時間的時候,還是用“六十”進位制進行迴圈更好。所以我們一直到今天都用的是六十干支迴圈記錄時間。

八字源頭探索(二):每個“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維時空的座標點

六十甲子表順序執行,記錄行星出現的執行規律。週而復始,方便快捷。同時因為漢字本身是一種符號,這樣就把這種規律符號化了。將某些系統的規律使用符號化推演常常會引發革命性的突破。比如,數學的符號化,即用方程式取代語言描述來表達幾何規律,或者是用符號表達四則運算、未知數、係數、方根等等,是數學的一大革命,為以後微積分的出現和數學的各種革命和躍進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依託六十甲子表構建的干支五行邏輯體系也是一種咱們中國人的偉大革命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六十甲子表其實就是用行星計時,也就是五星計時。但是中國古人已經知道了並且已經使用了太陽計時(即年、節氣、月的概念),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用五星計時呢?

這是因為使用五星計時,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對五星的觀察結果。由於每顆行星的觀察方位都必須由它及地球在同一時刻相對太陽的位置來共同決定,那麼反過來,如果用五星計時,就是已知五星方位,在這個“五行”發明者的天文體系裡,也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地球與太陽的關係。也就是說,五星計時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五星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也就是“五行”和太陽對地球上的人或者事物的影響。這樣,使用“五行”干支,就可以很方便地推算預測地球上的人或者事。這在某些體系裡,比如術數、中醫或者其它玄學體系裡會特別有用。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八字源頭探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