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最常見的面板癌

2021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期間,我科進行了相關主題的線上直播及線下義診活動,受到了不少人士的關注,我們再透過文字的形式帶大家認識一下最常見的“面板癌”。

我們平常所說的“面板癌”,主要是指面板表皮發生的惡性腫瘤,是人體最直觀的腫瘤,我們用肉眼就能看見,跟外觀密切相關。

當然,大家也不要一聽到“癌”字就緊張擔心,“面板癌”雖然是惡性腫瘤,但如果能早診早治,根治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最常見的面板癌有哪些?

  • 基底細胞癌

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侵襲性潰瘍”,是一種來自表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多見於老年人,發病原因與日光照曬有密切關係,所以它好發於日光照曬的頭、面、頸部或手背等處,尤其是面部較突出的部位。

開始是一個面板色到暗褐色浸潤的小結節,較典型者為蠟樣、半透明狀結節,有高起捲曲的邊緣。中央開始破潰,結黑色壞死性痂,中心壞死向深部組織擴充套件蔓延,呈大片狀侵襲性壞死,可以深達軟組織和骨組織,這就是侵襲性潰瘍。

基底細胞癌的基底及邊緣常有黑色色素沉著,本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根據組織病理和臨床症狀可分為:結節型、表淺型、囊腫型、腺樣型、色素型、硬斑型、異形型、纖維上皮瘤和痣樣基底細胞上皮瘤型。

帶你認識最常見的面板癌

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容易與脂溢性角化病混淆,需專業鑑別: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良性面板腫瘤,由角質形成細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比如,我們常見的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細胞乳頭瘤等,也好發於中老年人,好發於頭面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

帶你認識最常見的面板癌

脂溢性角化病

  • 鱗狀細胞癌

簡稱鱗癌,又名錶皮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癌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見於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面板、口腔、唇、食管、子宮頸、陰道等處。此外,有些部位如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雖無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透過化生的鱗狀上皮而形成鱗狀細胞癌。

早期是紅色硬結,以後發展成疣狀損害、浸潤,常有潰瘍、膿性分泌物、臭味,多見於顳、前額及下口唇等。

鱗癌在外觀上常呈菜花狀,有時癌組織發生壞死而脫落形成潰瘍,產生惡性臭味,若癌細胞向深層發展則形成侵襲性生長。癌細胞也可向遠處轉移,形成繼發腫瘤。

帶你認識最常見的面板癌

鱗狀細胞癌

  • 惡性黑色素瘤

即惡黑,是起源於面板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臨床表現: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一致、直徑大於6mm、進化或增大。中國人發病常見於手掌、足底及指趾等肢端部位,惡黑與其他面板癌相比惡性程度高、進展很快、較早發生轉移,因此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帶你認識最常見的面板癌

惡性黑色素瘤

  這些常見的面板癌如何早發現?

如果我們發現面板新長得一些“腫塊”、“小疙瘩”“潰瘍”……尤其短期內變化明顯,看著不舒服、看著噁心或面板上多年未變的腫物突然出現快速增大、顏色加深、反覆脫皮潰瘍、觸碰容易出血、痛癢、基底部出現紅斑或原來的色素痣周圍長出新的“小痣”等變化,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面板科就診,可透過活檢+病理明確診斷腫物的性質,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若是診斷為惡性,應及時準確治療,若需要手術的患者請到整形外科手術治療,治療的同時可兼顧外觀。

  面板癌的治療原則

在根治的前提下,盡力考慮外形。

• 根治是前提,對待腫瘤的切除,要除惡務盡,不惜毀容、毀形、喪失功能,千萬不能抱僥倖心理,尤其在面部對外觀影響大的部位。

• 外形的兼顧很重要,沒有人不在意外形,但是沒有切除乾淨的腫瘤,不能談修復。

  面板癌切除乾淨後缺損的創面怎麼修復?

面板癌需要進行擴大根治切除手術,手術損毀較大,尤其頭面部的面板腫物在擴大切除時需要考慮到對外觀及功能的影響,整形外科具備皮瓣轉移或植皮等各種修復手段修復繼發缺損,植皮與皮瓣結合,靈活運用,可以儘量減少術後的外觀及功能損失,外形的修復可能需要多次手術。

最後再次提醒朋友們:日常生活中應養成定期檢查自身的面板情況,尤其人到中年後突然出現莫名其妙的腫物、潰瘍,短期內變化明顯等異常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辨別診斷!

“面板癌”重在早診早治,希望在治療中少一點遺憾,多一些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