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革新——最全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本期編輯:道道有話說

本期導讀:央行數字貨幣沸沸揚揚的即將開網(雖然還沒有確定最終時間),作為普通老百姓,大多數人對數字貨幣的認知,還停留在比特幣、區塊鏈等等模糊概念之中,甚至前幾年受各種網路龐氏騙局所害,對各種“數字貨幣”都持很深的懷疑態度,而這次央行所舉,難道只是把RMB數字化這麼簡單嗎?請和小編一起深入瞭解一下這項不一般的貨幣革命吧!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縮寫為DCEP,

其中DC是數字貨幣的縮寫,EP是電子支付的縮寫。

簡單粗暴地來說,其實可以理解為數字化的RMB,

相當於把我們認識的紙幣變成電子版了。

多年來,被我們熟知的紙幣,是印刷技術的產物,

顧名思義,數字貨幣就是軟體技術的體現,

再嚴謹點講,就是使用了加密技術的資料包。

DCEP由央行發行,與咱們常見的法定RMB完全等值,

它的功能與屬性也與紙幣一樣,只不過體現形態是數字虛擬化的。

劃時代的革新——最全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使用數字貨幣,其實和現在的支付平臺的轉賬支付完全不同,

下面,咱們分個方面來詳細瞭解一下:

一、使用

使用數字貨幣前,我們需要在手機裡安裝一個數字錢包(APP軟體),

這個數字錢包具有兌換轉賬、收付款等功能,

但其本質又和常見的各種支付平臺不同。

二、原理

以前,咱們使用紙幣,是把自己口袋裡的錢,轉移到別人的口袋裡,

而現在使用數字貨幣,道理其實也差不多,

需要先在自己的數字錢包裡生成一個加密的、帶有金額的資料包,

然後把這個資料包,透過自己的手機,傳輸到對方的手機裡,

而對方的手機裡的數字錢包會進行解碼,識別出金額併入賬,

再將這次交易記錄傳送給伺服器,這就是數字貨幣的結算過程。

三、網路

DCEP是可以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使用的,原理是基於手機nfc功能,

而DCEP也不需要繫結任何銀行賬戶,因為它本身就相當於紙幣,

從離線支付的角度來說,DCEP並不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

而是中心化的軟體技術,儘管也使用到了區塊鏈技術,

因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有很嚴重的技術缺陷,

就是每次交易都需要海量的網際網路伺服器,而且記賬效率非常低,

每筆交易記賬都需要至少十分鐘以上的時間運算記錄,

根本滿足不了日常交易的需要,但是DCEP就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

四、平臺

我們常見的WX、ZFB,還有一些雲閃付、翼支付這些,

其實只是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繫結銀行卡,

而最後還是和銀行進行結算,

而DCEP就完全不需要了,其本身就是貨幣,具備獨立的流通效應。

五、優點

數字貨幣的好處有很多,

首先是可以節省製造發行、運送回籠、流通使用、破損等方面的成本,

而且DCEP是不記名的,但是央行也可以透過大資料進行監控,

能夠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敏感,不能往深處分析。。。)。

六、監管

有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上央行製造的紙幣,只佔流通貨幣總量的5%,

剩下的95%紙幣都是由商業銀行製造的,

所以央行只能用5%來調控所有100%的現金流通,

效率低、成本高,而採用數字貨幣後,

才能實現所有貨幣全部由央行製造,便於監控,也更有利於調控、制定政策。

七、流通

DCEP採用的是雙層執行結構,不直接針對個體,

其流通路徑是,央行製造一定金額的數字貨幣,

再把這些貨幣兌換給中、工、農、建等銀行,

這些銀行再把這些數字貨幣進一步兌換給WX、ZFB這型別的第三方平臺,

再由它們交易兌換給大眾,從而開始流通使用,

而央行未來還用這種方式與國外的很多銀行合作,

這樣也相當於把DCEP推向全世界。

劃時代的革新——最全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最後,做個總結,

2200年前,秦始皇統一貨幣,

咱們中華民族首次實現大一統天下,

1000年前,首張紙幣“交子”誕生於咱們國家,

改變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

今天,首張法定數字貨幣也即將在咱們國家落地,

貨幣,從最原始的貝殼到金銀再到銅錢、紙幣,

最終會走向網際網路,變成數字化形態,

從移動支付平臺到數字貨幣,一路演進,

我們已經多久沒有使用過現金和錢包了?

雖然紙幣的地位短期內不容取代,畢竟還有太多的社會場景需要依靠實物紙幣交流交易,

但是數字貨幣的誕生也是從需求中衍生出來的,

銀行的職能、金融機構的角色、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可能發生更大的改變,

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也會失去“點錢點到手抽筋、紙醉金迷大把花錢”的儀式感。

劃時代的革新——最全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哎,只能說,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啊!

對於這一切可期的未來,你又是如何感慨呢?

從這些內容的表象之下,你又看到了什麼更深層的內涵呢?

評論區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