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地產專案的5種死法

最近跟幾個營銷操盤手朋友聊專案,說到鄉鎮專案的難,一肚子的苦水,都快要堵成堰塞湖了。

今時今日的房地產行業,正在快速分化,不僅是房企的冰火兩重天,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城市的分化也是相當嚴重。即使是在同一個城市,主城區尤其是打著學區概念的房子價格仍在飆升,而城郊乃至鄉鎮的專案卻可能遭遇冰霜,同城齊漲齊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多少鄉鎮盤,成了操盤手的滑鐵盧,甚至噩夢!多少牛逼哄哄的營銷高手,遇到鄉鎮盤,也是一籌莫展。知名地產營銷專家唐安蔚老師告訴我,他曾經懟過一個自以為是的年銷售50億的營銷總,說:你去試試鄉鎮專案,如果年銷1億,算我輸——可見鄉鎮盤之難,誰做誰知道。

鄉鎮盤為何讓眾多高手談虎色變?銷售為何遇冷?鄉鎮盤都有哪些痛點?筆者結合自身操盤經歷,為大家解構一下:

首先、產品定位出現偏差,這是根子上的問題,從專案方案確定開始,就註定了一生坎坷的命運。

比如明明是剛需盤專案,戶型卻定位為改善型。而改善型客戶又不認可地段和配套,出現客群需求偏差。在蘇州某縣級市某鄉鎮有個頭部房企的樓盤,全是

“Rolls-Royce”

系列的大戶型,市場主流需求是80-130㎡的面積段,該專案幾乎都是200㎡以上的大戶型,該區域是新開發區,本鎮人就不多,大部分都到主城區買房了,剩下的都是開發區工廠裡的工人。滯銷是必然的,最後,以低於競品售價30%促銷,動用了大量分銷,依然去化緩慢。

定位偏差,這類產品根源的問題,很難通過後期營銷包裝和銷售策略解決,大部分都只能透過時間換空間,慢慢消化。營銷並不是萬能的,後期賣不好,鍋也不應該只是由營銷人來背,該好好反思一下根子上的問題。

其次、鄉鎮盤流量有限,本身地緣性客戶基數有限,需要從外部匯入流量,對分銷依賴性高,導致營銷費用壓力巨大,營銷動作沒法提前開展。

眾所周知,鄉鎮盤的客群,大致有幾種:第一類是本地需求,本地需求往往是改善型的需求,大戶型較多,本地人以熟人圈子為主,抱團明顯,搞定了關鍵客戶,尤其是村長等意見領袖,業績壓力會瞬間輕鬆很多。一旦沒有取得本地人的認可,則可能舉步維艱,甚至顆粒難收。

除本地人外,還有一種高階人群特別的需求:多套房的改善需求,主要是類別墅等高階產品,度假或環境需求(比如有人渴望有個小院子,種種花花草草等),這類需求不做闡述,以後有機會再寫。

另兩種典型需求:一是異地為了落戶、子女上學,城裡買不起,只能先考慮鄉鎮,農村包圍城市。二是城裡剛需外溢到鄉鎮。這兩類需求,基本上都是剛需,或者價格敏感型的客戶,預算有限,分佈較分散,很容易被城區競品攔截,或者其他鄉鎮競品分流,導致成交難度也比較大,於是,分銷就成為唯一的法寶。

鄉鎮盤大部分都是被分銷綁架的,一旦不做分銷,專案則分分鐘斷流。陷入“不做餓死,做了虧死”(鄉鎮盤利潤本來就薄,賣一套開發商賺的錢,可能還不如分銷公司佣金多)的惡性迴圈之中。

對於依賴分銷獲得流量的鄉鎮盤,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在沒有獲得預售證之前,分銷基本不帶客,寧可帶到競品成交,都不願意帶到未開盤的專案等。這就導致專案無法有效蓄客,無法聚集人氣,很多營銷動作無法提前開展。銷售縱有千般武藝,奈何沒有客戶!

第三、鄉鎮盤往往貨值較小,利潤有限,價格敏感,成本控制上比較嚴格,產品力展示往往不足。

主流房企都做了產品線規劃,對於剛需和首改的產品線,往往以控成本為導向,尤其在價格受限和市場不明朗的前提下,“控成本保利潤”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共識,成本只砍不加,營銷費用按最低控制,增加渠道投入?增加人員佣金?增加展示投入?可誰又能說的清楚:增加營銷費用和展示投入之後,就能保證銷售一定能起得來?成本和財務條線相信嗎?做減法才能保利潤,做加法都是增加負擔,營銷總在“政治正確”面前,是基本沒有話語權的。

於是,一味的控成本,砍預算,使營銷團隊缺少銷售道具的支援,陷入赤手空拳,只能靠肉搏的境地。在熱兵器(資訊發達)時代,用如此原始方法,想想都是悲哀!

第四、鄉鎮盤的品牌認知度普遍不高,媒體傳播缺乏有效通道,很難高舉高打,差異化不明顯。在沒有品牌護航的前提下,極容易陷入價格戰的泥潭。

我本有心樹品牌,奈何客戶認價格——再豐富的銷售說辭,在競品赤裸裸的降價促銷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通常,品牌是產品品質的背書,比如綠城、濱江、星河灣等品牌,越是主流城市越被認同,但在許多鄉鎮,即使你是頭部房企,也並不一定是價格比別人貴的理由。

如果期望值過高,首開高開失敗,也只能降下高貴的頭顱,降價低走,而一但降價,口碑更糟糕。這就是鄉鎮盤的兩難境地。

對鄉鎮盤來說,首開前,仍有調整的機會,首開失敗,難上加難。這也是許多操盤手不願意中途接盤的原因。

第五、鄉鎮專案團隊難建,招人難,留人更難。銷售力不足,是鄉鎮盤遇冷的重要人為因素。

一方面好的人才不願意來,即使來了,缺少流量,也難做出業績,最後還是流失。另一方面,相比於城區流量盤,鄉鎮盤來人成交率應該更被關注,因為來人少,銷售氛圍不好,如果團隊銷售力不足,成交率將會更受影響。

筆者親眼看過很多鄉鎮盤的營銷團隊,來來去去如過江之鯽,頻繁更換操盤手,將不知兵,兵不認將。這樣的團隊,如同臨時拼湊的草臺班子,人心渙散、浮躁,乃至人人自危,擔心不被新領導認可而被幹掉,領導者亦無法躬身入局,奢望出業績,真的非常難。

不換思想就換人——來人不行,S個策劃經理祭旗;成交不行,S個銷售經理祭旗,最後,營銷總也是被S的物件,換人似乎成了專案破局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不反對換人,但反對不做基本盤分析,不行就換人,這是扭曲業績觀壓力下的賭徒心態。

關於鄉鎮盤的痛點,還有很多很多……因專案、因房企、因地方而異,無法一一列舉,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的事,經歷後回頭看,恰恰是幫助我們成長最好的機會。(大家可以在文章後面繼續留言補充)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最終解決問題的必經步驟。並不是所有鄉鎮專案都是滯銷盤、死盤和爛盤。仍然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操盤手,為業內奉獻了很多經典的鄉鎮盤案例,在筆者的從業經歷中,也有很多鄉鎮盤大賣的經驗。最成功的一個,是首開時連導航都找不到的一個鄉鎮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