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自動化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Daron Acemoglu 是自動化最早的批評者之一,最近他像一臺機器一樣開始對自動化進行研究。

他們的研究傳送帶一直在吐出一些驚人的事實。例如,他們發現,1993 年至 2007 年間,每個新的工業機器人在美國平均減少了 3。3 個工作崗位。上週,Acemoglu 和 Restrepo 釋出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表明,自那以後,美國不平等加劇的比例高達 70%。 1980 年是由於機器吞噬了以前由中低收入工人完成的工作。

Acemoglu 和他的同事不僅僅是量化自動化過去的影響,還開發了一個新框架來理解它的未來發展。人們經常談論技術,好像它只有一種效果,讓我們更接近一個自動化的世界,這取決於你坐在哪裡,要麼是《

星際迷航

》中閃閃發光的富足烏托邦,要麼是

《終結者

》中令人沮喪的反烏托邦。Acemoglu 框架增加了圖片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Acemoglu 說,自動化有多種影響。第一個是每個人都害怕的:工作崗位的減少。Acemoglu 稱其為“位移效應”。這是自動化的成本。但自動化也有好處:它具有“生產力效應”,使工業更有能力生產大量更便宜的東西。這使公司和消費者的口袋裡都有更多的錢。消費者花更少的錢買東西,這讓他們有更多的錢花在新東西上。這使公司更有利可圖,並允許他們僱用更多的工人來提供這些東西。工人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受益,因為實現自動化的技術通常伴隨著人類要做的各種新工作,比如成為機器人技術員或軟體編碼員。

隨著自動化的加速,Acemoglu 和 Restrepo 試圖弄清楚的問題是這些影響中的哪一個往往占主導地位。在2019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處理了大量資料以得出答案。他們發現,在 1947 年至 1987 年間,新技術的生產力和恢復效應非常大,以至於它們不僅能夠彌補替代效應。“在二戰後的 40 年裡,自動化程度很高,”他們寫道,“但隨之而來的是新技術的引入……在製造業和其他經濟部門,這些技術抵消了對勞動力需求的不利影響。”

然而,在 1987 年至 2017 年間,他們發現新技術的替代效應遠遠超過了它們的生產力和恢復效應。他們說,新機器和軟體扼殺舊工作的速度比創造新工作的速度快,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工人被拋在後面。

推動自動化的潮流有幾個潛在的原因。一是與過去的技術相比,當今的技術創造的新工作崗位更少。想想 Instagram 與柯達。柯達過去僱傭了數萬名美國人,其中包括許多藍領工人,來製造相機以及製造、開發和分銷膠捲。Instagram 整體僱傭的員工要少得多,尤其是藍領工人要少得多。

今天技術變革可能不那麼偉大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幸的是,與以前的工業革命相比,計算機革命至少到目前為止對生產力的影響相當微弱。幾年前,這是西北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 (Robert Gordon) 所著

《美國經濟增長的興衰》

一書的核心見解之一。生產力增長,或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產品的能力,是創造更大繁榮的關鍵,如今生產力增長乏力是創造新的高薪工作的一個問題。

Acemoglu 和 Restrepo 稱如今投放市場的許多發明都是“馬馬虎虎”的技術。“馬馬虎虎的技術是那些創造置換的技術,但它們並沒有真正提高生產力,”Acemoglu 說。他舉了雜貨店自助結賬機和自動化客戶服務軟體的例子。公司使用這些,所以他們不必付錢給人們做這項工作,但這些技術並沒有真正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們大多隻是讓我們難受,迫使客戶在機器的幫助下自己完成工作,而不是花錢請人來幫助他們。

Acemoglu 認為,我們近年來看到的大部分自動化都是“過度的”。他說,企業正在使用機器來減少工作,而不會產生顯著降低的生產成本,同時也將所有成本都強加給社會,從而導致更高的失業率和更低的工資。企業在決定將工作自動化時不會考慮這些社會成本(經濟學家將這些社會成本稱為“負外部性”)。

Acemoglu 說,這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公司可能會因過度自動化而感到內疚,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動化造成的所有社會成本。但政府也有罪。在美國,政府透過稅法實際上是在鼓勵企業實現工作自動化。這是因為它以低於勞動力的稅率對資本徵稅,併為購買機器、軟體和裝置提供各種稅收減免。

Acemoglu 希望他們繼續進行的研究將促使政策制定者採取一種新的、更明智的方法來應對技術變革。隨著人們對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的擔憂日益加劇,領導者終於開始傾聽。去年,Acemolgu在國會作證並敦促他們改革稅法,加大研發投入,並在指導技術未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