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常言道“讀史可明智”

,這句話總是沒錯的,雖然時代更迭變換,但是人心難變,古人經歷過的,我們仍在經歷。

一些令人唏噓的故事更是會不經意間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這其中明朝的故事可以說總是被後人津津樂道,權力傾軋、勾心鬥角的歷史總是讓人唏噓,而今天講的是

寧王朱權

的故事。

在普遍短命的皇子命運中,他卻以71歲高齡離世,

是個絕對的異類。

年少有謀,專鎮一方

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是個勵精圖治的人,

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大明朝幾代的安定富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但同時他也是個著名的容易猜忌的皇帝,

為了避免前朝覆滅的命運,明太祖選擇讓幾個兒子各自領兵就藩,

這樣全國到處都是自己家的人,朱元璋為此也很自得。

但後來其孫朱允炆繼位,他的這些叔叔們就成了其皇位穩固過程中最不穩定的因素,

其中最令人頭疼的當屬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

《明史》中有言

“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說的就是這二人。

朱棣自不用說,就藩期間多次北征,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將軍,

後來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而寧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

,生於1378年,他的母親是張氏。自小朱權就聰明伶俐,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十五歲的時候受命統領朵顏三衛騎兵,

這支騎兵是對北元來說夢魘一般的存在。

朱權被分封到了喜峰口外的大寧城,

這裡是“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位置相當重要。寧王經常需要和哥哥們一起戍邊打仗,慢慢地讓朱權也成長了起來。

當時寧王朱權還擁有一定的護衛軍,有

“帶甲八萬,革車六千”

的說法,所節制的朵顏三衛驍勇善戰,而寧王也是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榮耀萬丈。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但朱權單純的藩王生活也終將結束,隨著建文帝的登基,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群狼環伺的氛圍,

也讓建文帝不得不動起了削藩的主意,為接下來的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

靖難之役,被迫起兵

在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之後,自然不能允許權力的分散,很快開始削藩。而朱棣也自是不服,從一開始的裝瘋賣傻,到後來直接撕破臉皮,以清君側為名發起了對抗朱允炆的戰爭,

史稱靖難之役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此時的小皇帝也慌了神,趕緊召集各位皇叔們回來護駕,這個時候的

寧王朱權手握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團

,就成為了幾方勢力關注的焦點。

小皇帝越是催促,朱權越是要考量和觀望,畢竟前不久削藩的陰影還沒有散去,

後來小皇帝一氣之下撤掉了朱權蒙古兀良哈三衛的節制權

,這也成為讓朱權徹底倒向朱棣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小皇帝相反的是,此時的燕王朱棣卻是喬裝打扮,單槍匹馬地殺到了寧王的家門口,一番哭訴之後,一面表達自己是在是因為不得已而造反,

而另一面卻暗地悄悄和朵顏三衛的高階將領取得了聯絡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等到朱權在郊外送別兄長的時候,

“伏兵起,擁權行”

,朱棣突然發難,將朱權綁架了起來,

還以寧王的妻妾子嗣為要挾

逼迫朱權站在自己的一邊,

朱權沒有辦法只有答應。

這次的事件成為了朱權人生中的轉折,朵顏三衛的勢力最後也歸於朱棣。但說到底,

朵顏三衛實際上是寧王節制而不是掌握

,幾方實力自然也有自身利益的考慮,所以能被朱棣收買也就不足為奇了。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後來文采了得的朱權還為燕王起草檄文,朱棣在此時也假惺惺地說著

“事成,當中分天下”的空頭承諾

。有了朵顏三衛的加持,軍隊勢如破竹攻下城池。建文四年,南京城淪陷,

燕王朱棣改年號稱帝。

寄情絲竹,鬱鬱而終

都說“狡兔死,走狗烹”

。天下安定之後,朱權也知道兄長當年的“可平分天下”不過是一句空談罷了,所以自請離開去往封地。在封地的選擇上,

朱棣也沒有給他選擇的權力

將朱權定在了南昌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除此之外,朱棣也沒有給他藩王規格的府邸,而是安置在了江西布政司的官署中。朱棣非常忌憚這個“文韜武略”的弟弟,

安排了密探進行監視,

朱權一家老小沒有辦法,也只能選擇蜷縮起來做人。

然而這樣卑微也擋不住皇帝的猜忌,很快就有人檢舉朱權行巫蠱詛咒之事,也有研究認為此事是朱棣安排的,目的在於提醒和打壓,雖然不了了之,

但是卻給朱權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自此,那個曾經政治上善謀的朱權徹底選擇了安於現狀,

寄情於鼓琴讀書等事務上

,建築精舍並遍請文學之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甚至開始認真鑽研起道教修仙來。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令人沒想到的是,雖然朱權在政治上一直鬱郁不得志,但是在他後半生將自己投身於文學、音律、戲劇和道教中後,

竟無心之間將自己變成為了明朝少有的全才皇子

在文學上他著有《通鑑博論》等作品,在戲劇上創作了大量的作品,

《太和正音譜》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雜劇曲譜

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

而長壽的朱權歷經了6個皇帝

,不能說命運是給過他機會的,

但是朱權性格沉穩淡泊,

到最後並沒有選擇走上爭權奪利的道路。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雖然在朱棣去世之後,朱權也曾上書後來的仁宗請求改換封地,但卻被拒絕,不死心的朱權又請求賜給他一些田地,也沒有成功。

正統十三年的時候,一代寧王朱權薨逝了,享年71歲。

結語

朱權的一生一波三折,年輕時初露鋒芒,後來卻被自己的兄長陰了一把,最後只能沉迷於丹丸之物聊以慰藉,

這樣隱忍一生看起來非常窩囊。

15歲統領軍隊,朱元璋之子寧王朱權,卻歷經6任帝王,71歲得善終

但從長遠來看,明朝歷代皇帝夙興夜寐卻早早薨逝有之,被斬殺不得善終也有之,

而朱權歷經6代王位更替卻保住了性命,

成為最長壽的皇子,還在文學和藝術上擁有不小成就,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在時代中個人力量往往很微小,

只有在找到自己的正確位置,才能最終收穫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