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央企做HR一年後,35歲的我選擇換個賽道

進入地產央企,是一次機緣巧合。

上有老、下有小,即將進入35歲的我選擇放棄更好的平臺和機會,從一線城市回到四線城市的家鄉發展,碰巧這家央企招人,就進去了。

相比起校招,社招進入該央企的人,大多數地位不高。

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都是以培養內生人才為主,管理崗位都是自己的管培生佔據。

不論專業度或社會經驗如何,社招只能從基層崗位做起,然後逐步升級打怪。

進入這家央企,年薪是過去的4折。

但對於一個四線城市而言,也還算可以接受,再說也沒有更多的地產平臺可以選擇。

而作為央企地產,至少工作還算體面,在鄉親朋友面前,也算是有光環了。

那時我直接在城市公司入職,公司進入這個城市已經有5載了。

但是在我之前,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專職的人力崗位設定,所以沒有人幫我辦理入職。

自己幫自己辦理手續,既是HR,又是新員工!

入職後,沒有人告訴我公司是怎樣的,工作開展有什麼要求,只是上級的HR丟一份電子版制度合集給我,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自生自滅了。

公司同事也很可愛。

有些好奇膽大的人會偷偷問我:“請問人力除了做招聘還做些什麼?”城市總也不知道如何安排我的工作,入職後也沒有搭理過我。

我花了一週時間,透過問同事、查資料瞭解公司現狀,並做了一份詳細的工作鋪排計劃。

然後多次約見,最後以“跪求”的苦情招,終於約到城市總見面細聊的機會,這次讓城市總初步有了想法:人力可以為我做些什麼!

在城市公司,HRBP既要管人力,又要管行政,還要抓黨建。

央企黨建文化很濃厚,在沒有人力建設基礎的土壤中,以人力身份去推工作很艱難。

但是如果要開展什麼黨建活動,無一不遵守,就算城市總,也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準時參與。

當時,人力工作缺少基礎合規運營,更不能滿足人才發展適配需求,但最重要的是缺少群眾和組織基礎。

一個人要去撬動一個組織,談何容易!

孤軍奮戰了3個月,身心疲累,就要放棄之際,我找城市總做了一次深度談話,聊工作思路、聊面臨問題、尋求需要的支援。

這一次是破局之談,讓我從此找到了立足點。

接下來半年,工作一如既往高壓、高強、高難,但有了城市總的信任和支援,階段性成果也很顯著。

培訓體系和績效體系從0-1搭建並落地實施;完成全員人才盤點,形成梯隊建設的雛形版圖;

文化建設在年度主題下,豐富了不同形式的活動開展。

季度績效考核,我獲得了2個S、1個A+

(內部潛規則試用期只評B,轉正後唯一的A+是領導覺得連續蟬聯太高調,要給別人一些機會),第二年初晉升為高階經理。

好景不長,我遇上了央企史上最大規模的組織變革。

2個城市合併為區域公司,大本營在對方公司,那個城市總擔任了區域總,我們的城市總調去其他區域擔任區域總。

合併之後,除了人力線和財務線,其他業務線統統由另一家公司的負責人上位統管。

我因為工作業績突出,被人力總和之前的城市總同時力薦而上,但這也動了別人的乳酪。

新區域總知道我因家庭原因不希望背井離鄉,因此各種方式大動干戈要求我在大本營駐盤。

之所以說是大動干戈,是這件事居然可以去到區域董事長那裡,

讓董事長髮話問人力總為啥人力不駐盤

(在此之前,別的區域也有人力不是長期駐盤,董事長從未親自過問)。

好吧,那就過去駐盤,但是既然作為駐盤的大本營,別人都有固定的工位和臺式電腦,唯獨我沒有;

異地人員有宿舍,我沒有;

出差住酒店可以公司掛賬,我不行,得自己先墊付,報銷流程還比別人都慢;

既然是駐盤,就是要深入業務的,但是從來約不到區域總彙報工作!

事態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我找了個機會,調職到商業體系,做職業轉型,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城市。

選擇商業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房企地產板塊這些年多震盪,動不動就搞變革和人才升級,辛勤耕耘一年,所有的事情都在向陽而生、向好發展。

突然之間就毀於一旦,想想不禁心痛,這一年終究錯付了青春!

然而,盲目追求人才升級,導致了嚴重內卷,地產人沒有安全感!

如果說房地產是百米衝刺,那麼商業就是馬拉松!

到了35歲的年齡,在房企來說,已經迎來了第一個天花板。

既然我放棄了一線城市的機會,那麼接下來我希望可以做深耕,在職業生涯中怎麼也得經歷一次完整的操盤!

在此期間,恰好有某家TOP30房企進入這個城市拿專案,3次約談我,最後沒有選擇過去。

一年後這家公司同樣經歷組織變革,這個崗位的人要去廣州駐點了,證明了我的預判和選擇是正確的。

再來說說央企的文化,以及生存之道!

1、在很多地產人看來,央企是一種神秘的存在

因為不重用外部招聘的人,尤其是中高管崗,無一不是自己人,這導致內部高度統一,缺少多元化氛圍。

同時也導致內部管理和發展相對行業落後。

我加入後,看到當前公司在重點建設的人力工作,是5年前我在某TO3房企所經歷的。

2、長期留在央企平臺的人,對安全感的需求是非常強的

一方面,他們最認可的是央企的“人情味”,不會像外面的房企,經常性裁員,

但另一方面,如果想往上走也非常艱難,要靠時間熬資歷,好不容易熬到一個位置,不敢輕易結婚生育,擔心新人會頂替。

3、央企的人均效能非常高

不是因為都是精兵強將,而是因為央企相對民企而言,總體薪酬包偏低。

因此,

只能縮緊編制,才能使薪酬達到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關係戶特別多,我所在的城市公司,財務部人員,除了部門負責人是管培生出身,其他都是各種各樣的關係戶,所以沒有背景的人工作強度會更大。

離開,也是因為這種文化特點和我的價值觀不相符,

但並不表示不適合所有人,價值觀匹配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央企挺不錯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在央企生存?

1、一畢業就進入央企的管培生,進了去就不要出來了,只要不出格,可以保一生順風順水。

2、社交手腕強,擅長對上管理的人。

3、追求安全保障,不要求出彩,但也不會犯錯的人。

最後補充一下,央企適不適合養老?不適合!

之前說了,央企社招基本是基層崗位,通常考慮3-5年工作經驗的,太長經驗不考慮。

而對於內部35歲以上但仍停留在基層崗位上的人,這些年也在逐步清退。

所以不要覺得央企就不裁人,央企現在也是很關注人效的!

本文來自濤哥雜談粉絲投稿,作者Vera。

關於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