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獵豹過去分佈於整個非洲和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人們為了獲取豹皮和保護家畜而對獵豹進行獵殺,導致了獵豹的數量急劇下降。

現在,全世界的獵豹僅剩下大約12000只,其中亞洲僅有大約100只,它們生活在伊朗山脈中的一個極小的野生動物公園內。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從前,獵豹曾經幾乎已經消失了。現生的種群是在非洲經歷了最後一次冰河時代後,僅存的一個大約500只的獵豹群體繁衍而來的。在遺傳學上,這就意味著現生的獵豹之間都有像孿生兄弟一樣密切的親緣關係。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獵豹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因為它們必須這樣做。與大多數大型貓科動物不同,獵豹在白天狩獵,爬到白蟻丘上去檢視離群的羚羊或瞪羚。

獵豹眼睛下面黑色的“眼淚”被認為是用於減弱炫目的強光。它們的視網膜上有一條很寬的高度視覺敏感帶,可以使眼睛透過迅速的聚焦來看清整個視野內的物體,從而幫助自己追逐獵物以及在高速奔跑中精確地轉向。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不論什麼動物,如果在距離獵豹3千米的範圍內,都是出於危險的境地。只有少數時速達到96千米的小汽車的速度能超過獵豹,但是在草原上就沒有能追得上獵豹的了。

但無論如何,獵豹的行動必須要迅速,因為如果在30秒內捉不到羚羊,它們身體就會過熱。它們以扼殺來殺死獵物。它們的牙齒沒有獅子或豹那樣長、那樣鋒利,但是它們卻能更加有力地咬住獵物,壓碎氣管,阻斷氣流。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如果狩獵成功,它們接下來就囫圇吞下它的戰利品,但會將獵物的毛皮、骨頭和內臟留下。一隻成年獵豹一次能吞下13千克肉(相當一個成人一次吃掉6個羊腿),每次進食後能持續5天不進食。

獵豹的獵物有一半會被獅子、兀鷲及鬣狗偷走,但獵豹並不與它們爭搶。它們知道自己非常適合捕獵的身體哪怕受到一點點的傷害都會使自己遭到餓死的命運。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母獵豹有時會捉回一隻活的羚羊幼崽用來訓練它的孩子。小獵豹大約在1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狩獵,如果沒有進行過訓練的話,小獵豹經常會追逐一些不適宜捕獵的物件,例如非洲水牛。

獵豹的名字原來是北印度語中的一個詞“chita”,意思是有斑點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總是把獵豹和豹相混淆。當一箇中世紀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豹”一詞時,他通常指的是獵豹。獵豹被認為是獅子(有鬃毛)和豹(有斑點)的雜交後代。獵豹的幼崽確實具有鬃毛,這有利於它們在草叢中偽裝隱藏。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在古埃及、印度和波斯,獵豹被人們馴養用於打獵。通常以餵給它們黃油作為獎賞,訓練它們辨別15種語音命令,用馬把它們帶到狩獵地,給它們像隼一樣戴上面罩,然後叫它們去追捕羚羊。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眾所周知,豢養的獵豹很難繁育,因為母獵豹需要被幾隻公獵豹追逐奔跑後才能排卵。在16世紀時,印度莫臥兒王朝皇帝阿克巴大帝飼養了一千多隻獵豹,但是隻產下一窩幼崽。第二次人工飼養的獵豹產仔直到1956年才得以實現。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

​獵豹——大草原上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