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young之夏”:泛娛樂轉型的三重意義

作者:浙江大學影視藝術與新媒體學系副主任 林瑋

近日,綜藝節目“央young之夏”在央影片播出。這一自帶主流光環的獨播網綜,憑藉對網感的精準拿捏,實現了央視品牌的有效“出圈”,這是對文娛領域“泛娛樂化”趨勢的反撥,在社會意義上實現了智慧互聯時代文娛領域的“正本清源”。

“央young之夏”:泛娛樂轉型的三重意義

央視與泛娛樂化的內容產品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形成正面較量,不以差異化,而是同質性的方式彰顯了良好文藝生態應該有的樣子。可以說,“央young之夏”是一項實驗,不僅是央視進入網路化階段的集中體現,更為主流媒體在新型融合內容方面的拓展打開了視野。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媒介文化產品逐漸從資訊轉向了內容,其中,人成了內容構成的核心。“央young之夏”主打主播新媒體才藝。無論是莊重的康輝、詼諧的撒貝南,還是走可愛路線的王冰冰、以張揚硬核著稱的莊曉瑩,原先他們為觀眾熟知的是央視主持人的身份。而這檔節目卻透過“直播+短影片”的方式,展現出他們除主持人身份之外的耀眼才華。節目有意塑造出有別於電視螢幕上嚴肅幹練的主播形象。他們敢於重塑自我、大膽挑戰,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一場場視聽盛宴。這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要求文藝工作者進一步貼近生活、走進觀眾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央視從電視端擴充套件至移動端,需轉變其單一的人設,實現與觀眾的共情傳播和經驗對話的途徑。

節目轉型不能僅僅依靠嘉賓人設的變化,還表現在欄目的形式和內容。比如節目中對動態花字、音效的運用,使得這種轉化變得更加自然、流暢。這種變化並非“央young之夏”的無中生有或“破空而來”。2019年,康輝在新聞聯播上使用的“令人噴飯”“滿嘴跑火車”,已經體現了主流媒體向日常生活靠攏的趨勢,而這一趨勢在網路平臺上顯示出更大的自由度。央影片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絡平臺,更強呼叫戶的覆蓋面和觸達率,只有節目真正做到貼近生活,才有可能更好地進入當代群體的圈層之中。

媒體轉型的背後有著較強的技術邏輯,即移動網際網路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傳播語境,正如“央young之夏”就體現出了媒體對於重塑使用者日常做出的努力。在央影片平臺上,“央young之夏”擁有獨立的影片號,匯聚了10。5萬個粉絲,節目的相關短影片也被其他央影片號廣泛轉載;央影片開設“會員請回答”的“央young之夏”專場互動抽獎,公演直播夜在專區上線投票功能,提升使用者參與度。“央young之夏”從普通的節目創新變成了更為宏大的渠道轉型。它已不僅是一個具有網感與新意的直播綜藝節目,更像是當代中國文化傳播領域的一個實驗。

網路文娛領域的創新層出不窮,央視欄目的轉型顯得極為自然而迫切,更重要的是,由於傳統技術限制,電視端對使用者的漠視正在透過移動端得到解決。以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平臺迅速而有效地將使用者組織起來,並透過商業合作不斷擴大覆蓋圈層範圍,實現泛娛樂的超越和泛文化的迴歸。從這個意義上講,“央young實驗”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不僅在於試水意義,更在於它對全國各級主流媒體的內容生產和媒體融合所產生的示範效應。(林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