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時代,基礎架構師還有生存空間嗎?

2018年,我在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做基礎架構,主要是rpc,訊息佇列管理,任務排程系統,簡訊服務,註冊中心,配置中心。簡單說一說:

1 RPC + 註冊中心

RPC是自研的,參考神州專車的模式,支援TCP,HTTP兩種模式。

註冊中心是參考京東jsf的模式

獨立的http名字服務

tcp通訊使用rocketmq remoting

客戶端持久化使用berkleydb

註冊中心client使用推拉結合的方式

2 訊息佇列管理

公司主要是使用rocketmq ,我和團隊的成員做了兩件事情:

參考阿里ons client,參考其中的精華,設計了mq-client 做了簡單的最佳化

修改rocketmq的console,支援多叢集的模式

3 任務排程系統

公司使用的xxlJob , 我們進行了若干最佳化

參考美團crane,阿里的schedulex的測試

支援公司的rpc,自定義通訊協議

4 簡訊服務

公司接入了很多公司的簡訊服務,每個團隊都自己寫介面直接調簡訊公司的服務。每條業務線都單獨維護,假如短息服務變化,很多業務線都得改。

我參考騰訊雲的模式,設計了sdk, 每個業務線單獨接入sdk即可。

我覺得2018年我們基礎架構團隊做了很多事情,有一天,CTO準備創業了,大家在一起聊:“基礎架構的未來”, 他對我們講:“

以後雲越來越便宜了,而且雲端做的基礎架構更加優秀,那你們的未來在哪裡呢?

他的這句問話,我思考了很久。我覺得思路可以轉變下:

雲端雖然很美,但很多大的公司基於安全或者戰略考量,還是會自建機房,很多技術部也需要基礎架構,這種情況下,基礎架構的崗位還是會有需求

業務需求千變萬化,很難說雲端的服務可以滿足所有的技術場景, 基礎架構的獨特價值就有了,能夠對技術進行定製化。

公司技術領導肯定希望技術提供的服務安全,可靠,不排除在極端場景下,某一種雲不可靠,這個時候,基礎架構師需要能根據實際場景,能提供可靠的基礎服務(容災,負載均衡)。

基礎架構雖然在很多大公司有單獨的部門,但我想不要分條條框框,能站在高的維度思考公司的技術發展戰略就是好的架構師。

懂業務,技術強,能解決問題的人在任何公司都是受歡迎的。

大家對基礎架構師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