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科技股的前世今生(上)

當今時代是資訊時代,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5G……資訊科技集中反映著科技的最新發展成就。科技發展的過程,正是人類資訊認知量不斷爆發的過程,科技史同時也是資訊儲存、處理和傳輸的歷史。

早期的資訊科技:從結繩記事到算盤

科普作家喬治·伽莫夫在《從一到無窮大》中講過這樣一個笑話:兩個人比賽誰說出的數字最大。甲絞盡腦汁,說出了一個數字“3”;乙冥思苦想了半天說:“好吧,你贏了。”

從0到1,科技股的前世今生(上)

人對資料的認知,一開始是極為有限的。原始人結繩記事、中國殷墟甲骨文、古巴比倫的泥板,

這些最古老的資訊資料儲存方式雖然簡陋,但代表著人類用抽象符號記載資訊的開始。

漢代,中國人發明了算盤,這是對計算能力的一次重要突破。如今,珠算雖然已經在中國人視線中淡出,但在美國矽谷的計算機博物館卻保有一席之地,展覽說明上寫著“計算機的2000年曆史”。

算盤為什麼可以被視為計算機的雛形?因為計算遵循的是事前確定的指令——珠算口訣。

算力提升了,頻寬顯得不夠用了。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紙張的出現,以及印刷技術的發展,極大拓展了人類承載、傳播資訊的能力,這大概稱得上資訊科技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寬頻提速”吧。

19世紀:物理學大咖們的奇思妙想

19世紀,人類迎來資訊科技的第一次大爆炸。

從0到1,科技股的前世今生(上)

1838年,伴隨摩爾斯敲擊出的“滴答”聲,資訊Big Bang開始了。摩爾斯電碼和發報機的發明,是人類第一次將資訊編碼並進行遠距離傳輸。滴答聲與現代計算機的01進位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摩爾斯電碼作為一種資訊編碼標準體現出了長久的生命力。

1876年,貝爾獲得了電話專利,並研製出第一臺實用價值的電話機,資訊交流開啟一對一實時通訊模式。

此時,麥克斯韋、赫茲兩位物理學大咖正在忙著建立和完善電磁學理論,在一個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的全新世界,將資訊科技推向無線時代。

1897年,馬可尼實現了首次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波傳送,並創辦了馬可尼公司,堪稱當時全球通訊行業的“獨角獸”,引來了“頂級風投”JP摩根。在充裕的資金支援下,馬可尼成功研發了無線電廣播,資訊科技進入一對多實時傳輸階段。後來,GE公司收購了馬可尼的實驗室並發展成當時美國最大的廣播公司RCA。

在19世紀的資訊科技大爆炸中,如果說爆炸原點是物理學的偉大發現,金融資本則是催化劑,實用專利的商業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20世紀:矽的曙光

如果說19世紀的資訊科技大發展,可以用一連串物理學巨匠的名字作為象徵,

那麼20世紀的符號,則是一種化學元素——矽。

從0到1,科技股的前世今生(上)

現在全球IT中心在美國西海岸矽谷,但20世紀資訊科技的第一樁大事件,卻發生在東部的賓夕法尼亞州。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莫奇利研製出了一個重達30噸,佔地160多平方米的龐然大物——埃尼亞克,這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它由2萬多個電子管、7000多個晶體二極體、10000多個電容組成,計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每一次啟動這個龐然大物時,周圍人家的電燈都會瞬間變暗。

埃尼亞克在黑暗中出的點點光亮,意味著現代資訊革命黎明的到來,但距離個人使用計算機的普及仍很遙遠。

1965年,8位天才科學家在矽谷創辦快捷半導體公司,其中一位創始人諾伊斯和德州儀器公司的基爾比共同發明了積體電路,提升效能、降低功耗,這為計算機商用奠定了基礎。仙童的另一位創始人摩爾釋出了偉大的摩爾定律,預言積體電路效能每隔18-24個月翻一番。

單位資金可購買的算力持續躍升。種種跡象預示,個人計算機時代臨近。

1976年,兩個如今為全世界膜拜的商標出現了。

矽谷工程師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發明了第一臺個人計算機——Apple 1,他的搭檔史蒂夫·喬布斯成立蘋果公司,計算機開始進入普通人生活。

同年,蓋茨註冊了微軟商標。4年後,蓋茨把從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那裡收購的磁碟作業系統DOS賣給了IBM,這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蓋茨更聰明的是開創了授權費商業模式。

此後伴隨著Windows作業系統的問世,以及與英特爾的聯盟,微軟和英特爾共同奠定了IT江湖地位。

計算機的傳奇暫告段落,下一期我們時間回溯,講一講網際網路和通訊。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