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未來何去何從?

2019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簽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裝置。16日,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實施了制裁,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使其無法獲得美國技術成分超過25%的產品。

2020年5月15日,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管制政策,要求只要使用美國的技術或裝置,都必須得到該國商務部的許可證。意味著,臺積電在限制下不再允許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最終只接受了9月15日之前的訂單。

2020年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制裁進一步升級。新規定明確表示,任何使用美國技術或製造裝置為華為生產產品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表明,華為不管是直接購買晶片,還是透過第三方購買(比如聯發科、三星等)都必須得到美國的認可。

華為,未來何去何從?

由於美國對華為進行一步步越來越嚴格的貿易制裁,待晶片庫存耗盡後,華為將面臨無晶片可用的地步。

目前華為日子不太好過,尤其是制裁後帶來的消費者BG賴以發展的手機出貨量嚴重下滑,不管是對於華為本身還是終端代理商來說,都面臨著非常艱難的選擇。

面對公司業績下滑的風險,代理商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對於代理商來說,手機銷量是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出貨量減少勢必影響門店的銷量,最終帶來的收入的大幅度下滑。公司運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面對每個月數額龐大的店鋪租金及銷售員工資時,如果不保證每個月的營業收入,將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產生較大影響。

與此同時,對於華為國內直接的競爭對手而言卻是利好的訊息,國內乃至全球市場這麼大,華為份額的下降勢必讓競爭對手迅速採取行動,並試圖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一方面,華為的競爭對手加強產品及市場的運作,讓消費者能夠在華為手機空缺的情況下,考慮選擇自家品牌能夠替代的產品。

另一方面,努力撬動華為全國代理商,尤其是各省的TOP級別代理商。只有這些代理商才能真正影響市場的出貨,而且華為的大部分授權體驗點均由這些重量級代理商所開。全國人流量大的商場就那麼多,能夠開授權店的商場已經被華為覆蓋,所以關鍵不是更多的新商場,而是如何把這些授權點轉換成自身品牌的。目前,國內幾家主要競爭對手已經接觸過這些代理商,相信也許諾過各種優惠類的條件。

某直轄市的零售商,主要以移動營業廳為主,為了避免單條腿走路可能引發的未來危機,已經與其中一家的地區負責團隊聯絡過,該團隊明確表示目前想要的是能夠一次性開6-7加門店的企業,其他規模的企業暫時不考慮。

在努力解決晶片問題前,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保住代理商

如果不能解決晶片的問題,代表著未來出貨量將更加的缺少。代理商一般都是商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不可能一直陪著某個品牌,當然依然可以賺取一定的收益還是可以堅持的。所以,相信目前各地的代理商均處於觀望的狀態,畢竟華為的產品在終端市場還是比較暢銷的,尤其是處在華為10月份剛釋出Mate40系列新品階段,至於未來如何關鍵還是看華為的發展前景。

每次華為新品上市都能夠引發銷售熱潮,也是華為代理商最賺錢的時候,對於代理商而言不可能放棄這麼好的時機去選擇拋棄華為,喪失一波發財機會。往後,如果華為能夠順利的解決問題,一切也算皆大歡喜,能夠在逆境時在華為最需要的時候不離不棄,最後一定會有所回報的。

據瞭解,華為趕在制裁日前從臺灣運回一定數量的各類晶片,預計可以支撐到明年年終。當然,華為也期望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以待問題圓滿解決:

一方面,華為出售榮耀品牌,保住華為手機品牌。因為多生產一部榮耀手機,就意味著華為手機就少一份原材料,必須權衡與榮耀的元器件分配。當然,剝離榮耀品牌,也可以讓榮耀品牌得到更好的發展,畢竟要麼剝離、要麼滅亡。

另一方面,降低出貨量,提高單機可獲得的毛利。這樣即使銷量下滑也對代理商的營業收入影響不大。Mate40系列上市,首批出貨主要集中在Mate40 Pro及Mate40 RS保時捷設計上,用以保證代理商可觀的收益。另外,線上線下一機難求的情況也使得Mate40系列出現較高的溢價,關於這點華為也很無奈,但也無能為力,因為貨源實在少得可憐。

這樣,在有限的晶片庫存下,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也能保住代理商的收入。

▮盡人事聽天命,心懷希望、未來可期

“面對未來更趨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們唯有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聚焦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開放創新,才能抓住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的歷史機遇,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3月31日年報釋出會上說道。

面對2020年的種種挑戰,華為一直在力爭活下來,向前看,永不言棄。至於未來如何發展,盡人事聽天命,心懷希望、未來可期。

華為,未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