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由於盈利要求低、上市流程快,一直以來,境外上市是內地科技公司的首選。

2020年,以新能源三劍客為代表的中概股迎來了一波暴漲,更是點燃了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熱情。

不過近期風雲突變,喜馬拉雅、哈囉單車、天鵝到家……不少企業悄悄撤回申請,它們的招股書背後有什麼秘密?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拆解一批境外上市的知名公司,試圖挖掘招股書背後的故事。

核心要點

1、據媒體報道,線上音訊平臺龍頭喜馬拉雅已於近期中止其赴美ipo計劃,可能轉道香港。2018-2020年分別淨虧損7。74億元、7。73億元、6。05億元,2021年Q1虧損2。67億元,累計虧損24。19億元,訂閱和廣告收入佔了收入的半壁江山,業務模式單一。

2、瘋狂燒錢擴張,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內容分成和內容成本居高不下。與線上音訊同行相比,付費率比較高,但是與線上影片付費率30%以上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線上音訊的付費空間還有待挖掘。

3、內容侵權問題多多,曾賠償近5000萬。

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出品 文:雪梨

據媒體報道,線上音訊平臺龍頭喜馬拉雅已於近期中止其赴美ipo計劃,可能轉道香港。

屢次被傳上市又屢次被否認,終於在5月1日遞交了美股招股書的喜馬拉雅,現在又被傳中止赴美ipo計劃,上市之路可謂困難重重。

根據CIC的資料,喜馬拉雅2020年在平均MAU、手機端音訊收聽總時長和總收入方面均在中國線上音訊領域排名第一。

2021年Q1喜馬拉雅的平均MAU為2。5億,營收增長趨勢明顯,連年虧損,三年多虧損24。19億,業務模式單一。喜馬拉雅走的是高投入高增長的模式,需要投入的地方多,營銷費用持續增長,內容分成和內容成本居高不下,虧損現狀無法改變。內容侵權問題多多,曾賠償近5000萬。

三年多虧損24.19億,業務模式單一

自2012年成立以來,喜馬拉雅共經歷9輪融資,融資主要集中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最後一輪是2018年,當時由春華資本、騰訊投資、泛大西洋資本領投的E輪40億元。

此後沒有披露任何融資訊息,反而被頻傳上市,但均被闢謠,直到2021年5月1日遞交招股書。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營收從 2018 年的14。76億元增長 81。4% 至 2019 年的26。77億元,並在 2020 年進一步增長 51。3% 至40。5 億元。2021年Q1的營收為11。55億元,同比增長65。2% 。營收增長趨勢明顯,虧損雖逐年收窄,但扭虧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2018-2020年分別淨虧損7。74億元、7。73億元、6。05億元,2021年Q1虧損2。67億元,累計虧損24。19億元。喜馬拉雅靠融資支撐了九年。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知識付費時代給線上音訊行業打開了創收的大門,線上音訊平臺紛紛嘗試打通直播、教育,擴大線上音訊服務的場景覆蓋等,試圖尋找更多的變現手段。然而,線上音訊平臺收入方式依然單一,訂閱服務、廣告變現仍是主要變現渠道。

根據招股書,喜馬拉雅的收入包括訂閱、廣告、直播(虛擬禮品)、教育服務、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其中2018~2020年,訂閱收入為6。44億、12。4億、17。53億,分別佔總收入的43。6%、46。3%、43。3%,廣告收入分別為4。19億、6。16億、10。72億,分別佔總收入的28。4%、23%、26。5%。

訂閱和廣告收入逐年增長佔了收入的半壁江山,直播和教育的營收雖然在緩慢增長,但因為直播和教育政策的各種不確定性,想成為收入的主力並不容易。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燒錢擴張

燒錢擴張首先體現在喜馬拉雅的營銷費用高,2018年~2020年營銷費用分別是9。4億、11。96億、16。84億,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4%、45%、42%,2021年Q1投入5。65億元,佔營收比重49%,同比激增93。7%,相當於每2塊錢收入中就有1塊錢營銷成本。

招股書顯示,2021年Q1的移動端月活使用者為1。04億,2020~2018年Q1的資料分別為1。03億、0。76億、0。43億,月活資料雖然在持續增長,但是增長速度變緩,花的錢越來越多,得到的使用者越來越少。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在移動端付費使用者的轉化效果上,喜馬拉雅平均月活躍移動端付費使用者從2018年Q1的80萬增長到2021年Q1的1390萬,付費率從1。8%大幅增高到13。3%。

與線上音訊同行相比,付費率比較高。2021年Q1月活達到5970萬的荔枝,月均付費使用者僅為47。4萬,付費率只有0。79%。但是與線上影片付費率30%以上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線上音訊的付費空間還有待挖掘。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這些都是靠營銷燒錢帶來的假象,如果一旦停止燒錢,還會不會保持增長勢頭呢?

其次體現在居高不下的內容分成和內容成本。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的主營成本中佔比最高的是付給內容創作者的節目收入分成和內容購買成本。其中,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成分別為4。58億元、9。00億元和12。95億元,佔比分別為31。0%、33。6%和32。0%,內容購買成本為1。23億元1。81億元和2。52億元,佔比為8。3%、6。8%和6。2%。

喜馬拉雅目前的內容供給模式為PGC+PUGC+UGC:即以著名IP孵化加盟製作的專業生產內容、細分領域具備專業能力的使用者生產內容、普通使用者生產內容為主導的內容模式。這種模式註定短期內要不斷花錢採購版權內容,並招股書裡喜馬拉雅也表示會繼續獲取高質量的授權內容,以擴大和使內容產品多樣性。言外之意,未來可能會繼續燒錢。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內容侵權問題多多,曾賠償近5000萬

雖然喜馬拉雅在內容購買上花費不小,但仍存在版權糾紛。根據招股書,喜馬拉雅在2018~2020年因為侵犯版權糾紛,分別賠償了150萬、610萬、3700萬,三年賠償近5000萬。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天眼查資料顯示,喜馬拉雅的母公司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涉及案件1798例案件,被告916例,68%的涉案案由為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糾紛。

喜馬拉雅上市流產:3年多虧24.19億 曾因內容侵權賠近5000萬

2019年6月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路音訊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對喜馬拉雅app採取下架30天處置。

5月13日,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收到行政處罰。

7月10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網站釋出訊息稱,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資訊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喜馬拉雅在當下時點取消赴美IPO,背後有許多不得已,但總體看來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如何調整自己的業務、增強盈利能力,或是改道港交所仍然謀求上市募資,喜馬拉雅會有怎樣的動輒,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蜻蜓FM融資,喜馬拉雅急於上市,但大廠留給耳朵經濟的時間不多了

「一語道破」喜馬拉雅上市之路:左轉拼多多,右轉知乎

喜馬拉雅,上市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