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認識周玲,他的認知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如果你已經三十多歲依然還是一條鹹魚,那麼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現在的工作朝九晚六,考勤不嚴,收入不高,發展就那樣,整個企業散發著一股養老的氣息。

大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高糖、高熱量的食物不宜多吃,但背後彷彿總有人慫恿總有人慫恿再吃最後一口;我們明知道沉迷手機不好,但手和眼睛就是無法從上面挪開,每次理智與自己的慾望對抗的時候,敗下來的總是理智。甚至有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思考,身體就已經被本能和慾望“劫持”了。

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只在乎眼前的舒適和安逸,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別想要,但就是得不到,自己本能和情感天天蠱惑著我們:

“這會也看不了幾頁書,不如玩會遊戲吧放鬆一下吧”

“不吃飽飯,哪有力氣減肥呢?”

“今天先玩吧,明天一定要加倍學習,把今天浪費掉的時間補上……”

大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在思考,其實都是在對自身的行為慾望進行合理化,人類最擅長“自我解釋的動物”

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己的慾望。要立足長遠,主動走出舒適區,為潛在的風險剋制自己,保持耐心,堅持做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效果的“無用之事”,抵制誘惑,面對舒適和誘惑,做出與他人不同的選擇......

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上天賦予我們理智,是讓他驅動本能和情感,而不是去對抗,這樣只會讓我們更加的精疲力盡,卻收效甚微。

一、對抗焦慮。保持耐心。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慾望大於能力,而自己又缺乏內心,卻又想急於求成,面對怎麼努力都完不成的愧疚,這就是我們的焦慮。我們要保持耐心,剋制慾望,面對現實。

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嘴上說要保持耐心,身體卻誠實的遊走在滿足邊緣。稍微有點挫折就會消沉放棄。

就像這個複利效應,充分的

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很慢,但是達到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複利效應

就像學習英語一樣,通常需要六個月才能突破平臺期。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在六個月的某一天,那些聽不懂的英語,一下都懂了,這就是突破平臺期的表現。

所以在面對長期的冷寂和挫折失敗的時候。我們要把目光放的長遠,放在五年後,或者十年後,你看到的未來維度越多,耐心就會越強!

二、提高思考能力。不斷明確核心困難和心得感悟,並專注於此

學霸的“秘訣”就是他們更專注與他們的錯題本上,更願意花大量時間去明確錯誤,並集中精力去攻克,而學習一般的同學更喜歡勤奮的複習那些他們已經學會並掌握的部分,對於真正的難題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能夠搪塞過去,雖然忙忙碌碌卻收效甚微。以致無力應付。

德國心理治療師波特-海靈格曾說過:“受苦比解決問題來的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的簡單。”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更願意做更多的事情。其實真正的困難比想象的小很多。人們的拖延、畏懼、害怕使問題變得恐懼。其實恐懼就是“欺軟怕硬”,只要你去正視它,他就會原形畢露。告訴自己,就算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是無需害怕,鼓起勇氣勇敢去面對。

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三、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定一個目標,存放我們熱情和精力。

也許每個人心中就早就埋下了人生的種子,只是成年後被生活壓力所迫,理性思維開始平衡利弊,大家就有意無意的忽略我們曾經守護和珍藏的那些理想。學會直視自己,感性去思考,理性去選擇。腦子裡總是不自覺跳出來的的那些重複的念頭,或者揮之不去的事情,就是我們心中最放不下的事。

四、學會反思,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正確,再去修正,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

普通人通常在遭遇指責、批評的時候,才不得已去反思糾正,處於順境時,依舊會順著本性生活。

該玩手機的玩手機,該睡懶覺的睡懶覺。我們要學會反思,我們像錘子一樣,不但能釘釘子,還要用思維複製另一把錘子在捶打自己。只要方法正確,時常修訂自己,當我們開啟第三視角的時候,開始持續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時,就意味著我們的認知覺醒了,我們就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

對抗焦慮!《認知覺醒》教你學會反思,坦然面對腦海裡的恐懼

《認知覺醒》這本書的內容通俗易通,但講的對我來真的受益頗深!每看一章就會感悟很多。作者周嶺在這本書裡寫了很多有用的知識點,我從中學會了很多。

我們要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多接觸一些慣常活動領域之外的人和事,跟比自己思維層次高的人交流,也會產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