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注道德經述成·德經·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德經·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蘇轍:天下之歸大國,猶眾水之趨下流也。

原成:下流者,不足當大邦。大邦者,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惡。善利,故天下歸之。有爭,故謙下。

蘇氏言“猶眾水之趨下流也”,恐非老子本義。此下流,應該按“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這句話去理解,特別是“善利萬物”四字。

“下流”是理解本篇的關鍵點。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蘇轍:眾動之赴靜,猶眾高之赴下也。

原成:“道”衍生並約束萬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養育之。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而畜養之。大邦應效之不仁,“道”衍生之,大邦畜之,則大邦靜也。大邦凡事以“道”作為唯一標準,故曰故宜為下也。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老子此處言“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是希望大國應該成為“小國寡民”的滋養者,亦如“谷水”滋養萬物。

此處“牝”要按“滋養萬物”來理解。“以靜為下”要按“善利萬物”來理解。蘇氏言“眾動之赴靜,猶眾高之赴下也。”,淺矣!

蘇轍注道德經述成·德經·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蘇轍:大國能下,則小國附之。小國能下,則大國納之。

原成:大邦尊重小邦的完整性、風俗習慣,故曰以下小邦。小邦不耀武於大邦,不炫富於大邦,故曰以下大邦。

滋養,故大國能為小國之依。善利萬物,故小國能得大國之利。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蘇轍:大國下以取人,小國下而取於人。

原成:大邦維護小邦完整獨立,故曰下以取。小邦不耀武炫富,故下而取。

滋養之故,“水”不爭競它物之形為已身之形,故曰“或下以取”。

善利萬物之故,它物亦不爭競“水”之形為已身之形,故曰“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原成:大邦兼畜小邦,穩定邦之根基。小邦入事大邦,維護完整獨立。根基不固,何有千年萬年基業,故大邦宜為下。

大國效法“水”滋養萬物,故大國“欲兼畜人”。小國無法拒絕大國的“善利萬物”,故小國“欲入事人”。所以大國要效法“水”的“善利萬物而有爭”之性,故“宜為下”。

蘇轍注道德經述成·德經·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文章為作者原創文章,作者保留原創文章的一切權利。

如果此文對你有點滴幫助,請點贊關注作者,給作者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