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未來晶片的出路

稍微對於晶片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有一個東西叫做摩爾定律,它是一個叫做摩爾的人提出的,這個摩爾可不簡單,他是英特爾的創始人,現在英特爾還是全球第一的晶片巨頭,老美的一家公司。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但是很多人還不清楚的一點是,這個摩爾,他還是老美快捷半導體的聯合創始人,現在的晶片的製作流程,量產的方法就是由包括摩爾在內的8位創始人合作研發的,所以摩爾定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摩爾定律其實也很簡單,要求每24個月,同樣體積的晶片,內部的電晶體密度,必須翻一番。如果做不到,會怎麼樣?後果很嚴重,做不到,就表示原地打轉,這個行業會停滯,或者是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費用,回不了本。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目前的矽基晶片,是有極限的,晶片內部的電晶體體積太小的話,很容易會漏電,一旦漏電,那麼晶片就報廢了。所以按照目前的晶片發展趨勢,摩爾定律有一天還是會失效,到那個時候,可能就要用新的材料來製作晶片。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

未來的晶片材料,目前主流的有三種,分別是天然蛋白、量子、碳,天然蛋白作為晶片的材料製作出來的晶片,是屬於生物晶片,量子太高階了,目前都沒有什麼進展,不夠碳基晶片倒是有前途。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晶片的材料對於晶片的製造技術有很大的影響,一旦摩爾定律真的無法再往前一步,那麼新的材料,可能就需要新的技術體系、新的裝置,影響巨大。目前,碳基晶片呼聲很大,很碳作為晶片的話,內部電子的自由程很大,晶片的效能很好。

前一段時間,北京大學的張志勇和彭練矛教授課題組,以及在碳基晶片上有所突破,利用碳奈米管,研製出碳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據悉,這種新型的半導體,效能遠超同製程工藝矽基晶片1000倍。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華為公司一聽到有這個訊息,馬上跟北京大學展開了合作,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那麼這種新型的碳基晶片到底有什麼好處呢?能不能助力國內半導體的發展呢?

可以降低光刻機的要求

首先這種新型的碳基晶片,因為效能遠超矽基晶片,所以矽基晶片用7奈米的製程工藝,碳基晶片可能14奈米的製程的工藝,就可以趕超。這樣的話,對於半導體的裝置要求就沒有那麼高,甚至可以擺脫老美的技術依賴。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然後,這種新型的碳基晶片,對於現有的晶片市場來說,衝擊太大了,可能整個體系都要被顛覆,很多資金都“打水漂”了,但是國內不一樣,在高階晶片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完全可以“換道超車”。

最後,這是我國的獨門秘訣,老美現在還沒有在碳基晶片上取得突破,反而是用荷蘭阿斯麥的高階光刻機“卡脖子”,借華為之名限制國內半導體的發展,讓中芯國際的高階光刻機遲遲不到貨,真的是可惡。

任正非一語中的

不過很多人都在質疑,認為“換道超車”不現實,畢竟現有的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差不多有50年的時間,是經過歷史的檢驗的,現在這個碳基晶片,到底靠不靠譜?它究竟能不能作為邏輯運算的物質載體?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而華為的任正非就說出了心裡話,可以說是一語中的,他表示在國內在工程創造能力上是最強的,但是理論能力偏弱,要不斷地向西方學習,現在的所謂碳基晶片,不過是停留在實驗室製取的階段。

但是必須有理論支撐,甚至要尋找到量產的方法。當年臺積電的林本堅就創造性地提出了浸潤式的光刻技術,但是後續的講究中,林本堅是不斷地在完善理論,不停地寫論文;與此同時,荷蘭阿斯麥也周旋於各大工業強國之間,打算整合他們的資源製造浸潤式的光刻機。

換而言之,現在北京大學的碳基晶片還是要不斷地努力,要完善理論,同時找到工業量產的方法,如果不能量產,僅僅停留在了實驗室製取的階段,那麼效能超過矽基晶片多少倍都沒有用。

北大攻克碳基晶片關鍵技術,就不需要光刻機嗎?任正非一語中的

對於北京大學的碳基晶片,你有什麼看法?真的可以降低對光刻機的要求嗎?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