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農村爺爺給我上的一課,農村人該追求的“自食其力”

去年8月份回老家,轉眼10個月過去了。農村的生活農村的節奏,有舒適的一面當然也有對生活更多思考的時間。不像過去自己在外頭做傳統小生意那樣守住光影守住店,其實自由真有限。在農村,節奏似乎慢一點,但要想未來生活更好一些,其實唯有心中裝的東西比過往要更多!當然,對這些的感悟都來源於生活。。。

今天分享一個鄰居爺爺的故事。

74歲的農村爺爺給我上的一課,農村人該追求的“自食其力”

74歲的鄰居爺爺

74歲了吧,入贅到這幾十年。天天路過我家門口,不是放牛就是扯草給魚吃,天氣一好就上山砍柴。種菜種油菜,山上到了撿茶子的季節就早出晚歸的去撿茶子。在我看來,農村能賺到錢的事基本都會去做:養魚年底賣,池塘上游沉積的沙子挑著賣,燒炭賣,耕田。。。過去看過我影片的朋友或許還記得他,我叫他小爺爺!

家裡呢,大兒子在外面打工,小兒子入贅到了別人家也在外面打工,都是過年在家住幾天。家裡只有跟他一樣勤奮的老婆,還有二個孫子。

其實這樣的家庭,但凡在農村或許都常見。靠體力靠勤奮靠農村的一點土地賺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74歲的農村爺爺給我上的一課,農村人該追求的“自食其力”

扯魚草

昨天小爺爺扯完草在我家坐了一會,爺爺跟我說:這養魚啊,天天得給它喂草。喂多了也不行,喂少了也不行。年初放下的魚苗2尺長,用心養一年年底會賺個二三千塊錢,不用心養年底啥都沒有!我每天都會扯草丟進池塘,我也每天會根據魚吃草的快慢衡量魚長的速度!

74歲的農村爺爺給我上的一課,農村人該追求的“自食其力”

我不知道怎樣去讚美這樣的勞動者,因為身處農村,穿梭在山上與田野間的農人幾乎如此,從不抱怨從不偷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他們把自己該做的事都會去做好,把生活變成一種永不停息的牛,自己拉著往前走,肩上的痛只有自己懂;將生命活成了一幅畫,畫裡都是自己春夏秋冬忙碌的身影!

在這些人的身上,看到一種精神美的同時,我覺得留給年輕人更多的是思考四個字:自食其力!在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的事與境。但像農村人這個爺爺一樣腳踏實地的去做好當下的事,這才是浮躁的年輕人該去雕琢的品質!

74歲的農村爺爺給我上的一課,農村人該追求的“自食其力”

有人也會有疑問,我在城市過的好好的,我的學識我的才能我的工作足以讓自己的生活悠閒自在,農村的那些跟我跟我沒有多大聯絡!哈,也對!只是我也一直在悟“自食其力”的四字,也在悟“文化屬性”四字!這或許就是某一個環境中所貼上的標籤與屬性吧,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不會一樣。。。

希望奮鬥在農村遊離在城市邊緣的我,某一天也能猜悟到更多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扶貧達人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