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當下的農產品進城

微農業篇:

案例:王大叔家今年春季種植十畝小米,秋季大豐收,可是趕上了行情不景氣,賣不上好價格,這對於一個傳統依靠種植來獲取主要受益的農戶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懂網際網路,不懂營銷,甚至連智慧手機都不會用,在縣域電商環節中,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微農戶,走上專業的道路,農產品進城難,難的最根本就是賣的過程,最後的交易是一個狀態的句號。

往往我們缺乏對進城難這個過程的思考,其實難的不僅是農產品,換個思路來想,衣服從十幾塊到上千塊甚至是更高的都有,壓力大不大,人們的思考選擇的空間大不大?吃的東西也是一樣,問題是出在哪裡了,大環境下農產品的通道不暢,這個通道不是我們簡而言之的渠道,這是一個行業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今天講轉基因,夠深刻,但上課的好像永遠是從業者,而不是消費者,什麼時候穿衣搭配能像穿衣搭配直接能夠讓消費者直觀的感受到食物的健康,那麼這個大通道可能就會通暢起來。

反過來,我們繼續講王大叔家十畝地的小米,在大環境下,實屬無奈,這個大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區域性小環境是可以有調整的空間,於是乎就會有了眾多理論加實踐的模式出現,比如我們說的,農產品有沒有背書、有沒有故事、有沒有追溯體系,包裝如何、供應鏈、渠道如何、廣告如何(該怎麼做),其實這一切都沒有問題,但迴歸到問題的本質上來,王大叔既不懂網際網路又不懂智慧手機,地地道道的老農,講這些有什麼用?這些事情又該誰來做,“教與授”是一個過程的事情,沒有一蹴而就的,不要說這些事情,如果真的能夠明白明白搞懂,我們的很多涉農行業的朋友相信比誰都開心,當然這其中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在這個環節中,我們一直都明白,農民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又是最重要的環節,種是他們的強項,賣是最困難的一個環節,恰好對於我們搞涉農領域的企業來說種是頭疼的事情,相對來講,買是我們較為專業的事情,微農其實是兩個微的結合即“小微農戶與小微企業”的優勢互補,又透過農戶的群體優勢反哺企業

行程

一個強大的市場銷售,二者共同獲取收益,這對一個農產品來說,就有機的結合了上述所說的一些要素。

再一次迴歸到王大叔產品的問題上來說,很多人會講現在很流行微商,可以透過微商去做啊,事實上,大家都明白,微商的體量很大,但不是一兩個農戶能做起來的,需要一個群體來做,反而會容易很多,就拿微商獲客、溝通、聊天都需要技巧,在談何製作圖片、影片、擁有完整的營銷思路。

其實這個思路是對的,單從農戶做微商來講,今天的微商形式有很多種,大家也能看見很多草根農戶網紅,但後續又如何,變現又如何,再深一層次講,很多人會說,沒有一的事情,談什麼二的事情,事實的確如此,那麼我們缺乏的是一個農戶間的“領頭羊”,也就是我們俗說的榜樣的力量……。。

今天的案例分享只是單純的來說一下我看到的小微農戶的現狀,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