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主義:太多人淪為平庸,不是缺乏理想,而是過於理想

我們一味追求不可能的事物,卻使那些可能得到的東西變成不可能

楊麗娟,劉德華的一個粉絲,因為瘋狂追求偶像,最終導致父親自盡,家庭欠債累累,她自己則落魄半生,40多歲被迫和母親住進廉價出租房。她因為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毀了前程,耗費了青春。而她所有努力換來的,不過是劉德華一張出於同情和憐憫的合影。

烏托邦主義:太多人淪為平庸,不是缺乏理想,而是過於理想

劉德華

我們的生活籠罩在一場大霧裡,就連置身其中的自己,也未必能完全看清。這場大霧,就是我們盲目的樂觀和感性。生活也許如同賽博朋克般淒涼,但感覺卻如同烏托邦般美好。

有人一邊送著外賣,一邊炒股希望能賺大錢;有人精心化妝打扮,然後擺拍發朋友圈,假裝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有人在美女直播間一擲千金,花費整個月的工資只為一句“老闆大氣”;有人買了許多網課,以為交了錢就掌握了能力,改變了人生。

人人都為虛假而美好的願望活著,直到有一天這七彩的泡沫碎裂成幻影。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烏托邦主義又一次席捲重來,他們在網上看到各種被刻意美化的事物,不知不覺就陷入假象中,因為在網路上耗費過多時間和熱情,對真實的生活產生懈怠。網路成為了理想的烏托邦,現實卻平淡的像白開水。

現實是一場“楚門的世界”,只是那個製造囚牢的幕後者不是別人,正是有著烏托邦理想的自己。

烏托邦主義:太多人淪為平庸,不是缺乏理想,而是過於理想

楚門的世界

烏托邦主義者,即那些抱有不現實的期待,並堅信自己正確,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的人。他們往往會陷入極端,不但沒有實現目標,反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他們企圖透過改造自己,或者改造世界來達成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這種方式與不可改變的困難糾纏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問題。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去實現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理想,這本身是不可能的。在不改變前提之前,所有努力都是白搭。

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個獲得如此高成就的人卻在晚年自殺。為什麼?因為世界跟他所期待的不同,他無法寫出更好的作品,他也無法改變世界。很多人對海明威的自殺視為一種榮譽,是一種釋懷,但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是一種墮落,是不能坦然面對現實後的自我拋棄。

烏托邦主義:太多人淪為平庸,不是缺乏理想,而是過於理想

海明威

烏托邦主義者會是什麼結果?

第一種情況:

如果設定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那他不會怪罪目標本身,而是怪自己無能。我的生命本該豐富多姿,但現實卻平凡無趣。期待與現實的落差,讓他對生活和自己失望,導致情緒低沉,憂鬱,甚至想要結束這一切。許多結婚不久後就離婚的人,大多是對婚姻抱有不現實的期待,他們以為婚姻是浪漫的,是溫馨美好的,但現實總是殘酷和灰暗的,他們無法面對現實,選擇了逃避,甚至離婚。

第二種情況:

他們雖然也抱有不切實際的目標,但並不一定要實現它。正如羅伯特·路易斯所說:

“滿懷希望地跋涉,勝過抵達目的地

!”這種情況雖然不會因為達不成目標責備自己,但卻會陷入無限拖延中。既然目標難以到達,旅途又如此艱辛,不如先延後等等。

你一定聽過很多類似的雞湯,“

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或者“

重在參與

”這一類。這其實是沒有實現目標的安慰罷了,想象一下你的一生都在路上,從未實現過任何一個目標,這樣的人生一定是遺憾和殘缺的。當你認為過程比結果重要,現實卻是,過程往往是艱難和無聊的,而達到目標則是收穫的喜悅與滿足,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失敗就是失敗,別用過程比結果重要欺騙自己。

第三種情況:

他們不是對自己,而是對世界抱有一個理想的期待,一旦他發現這個世界,或者其他人沒有按照他理想的方式存在,他就站在正義的立場,企圖去說服和改變別人。他們站在道德最高點,對別人評判指責,凡事以自我為標準,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尤其是在網上的鍵盤俠,看綜藝要揪著明星的小失誤不放,看別人直播打遊戲要雞蛋裡挑骨頭,把主播噴自閉之後卻幸災樂禍。有時候,他們出發點是正確的,卻用錯誤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想法。這種自相矛盾的價值觀,對社會只有負面作用。他們把問題怪罪給別人,只會去指責別人而不反思自我。許多人面對自己失敗的人生,總是把責任推卸給他人,認為錯的是世界而不是自己。他們從不反思自己,忽視自己的錯誤,結果重蹈覆轍。

烏托邦主義:太多人淪為平庸,不是缺乏理想,而是過於理想

鍵盤俠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國王讀了“白兔”胡寫的詩後說:“如果這首詩沒有任何意義,那可幫我們省了不少麻煩,因為就不必再去找尋什麼意義了!”

對烏托邦主義者來說,首要任務是認清自己的目標,看看目標是否現實,是可以達成的嗎,如果不是現實目標,要重新制定可執行的目標,然後再去規劃自己的行動,而不是陷入虛無的空想和拖延。

很多人在糾結如何實現理想,卻從不去想想自己的目標是否合理。每個人情況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際資源,不同的起點,所以有些理想必須謹慎思考之後再確定,否則就會陷入無底的漩渦。

心理學上把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我們通常說的超凡意志力、信念,或者尼采說的超人,就是超我狀態。但是如果以這種超我狀態去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得到的只能是無盡的痛苦。

結語:

德國詩人費利德里說:“國家之所以會變成人間地獄,是因為人們想把它變成天堂。”對個人來說,我們之所以會平庸,是因為眼高手低,不重視當下的小事。

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能好高騖遠。正所謂緣木求魚,執念有時候會讓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及時懸崖勒馬,才能儘早脫離苦海,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