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導讀:

本文讀起來比較費力,需要慢讀細讀。本文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探討良知是什麼?二是探討怎麼才能做到致良知?良知是什麼?人的本心本覺,人心中最純潔最原始最持久的力量。致良知就是啟動本心本覺的力量。

良知,本心本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心即良知,良知即天道。

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古代先賢都注重心學的研究,儒家講誠心正意,要求真誠不自欺;佛家講究覺悟,覺醒本心;道家講究修真,抱元守一,順其自然;古人注重修身養性,把心放在非常高的位置。

何為良知?王陽明《大學問》: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傳習錄》:“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可以講良知即天理,良知即天道。

致良知,簡單講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實事求是。做到實事求是就是良知行。

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核心。要做到知行合一關鍵是要做好三個要點,一是良知,心覺悟了就不會構造自我認知的世界,會尊重事實,一切以事實為基礎,簡單講就是做到極度真實。其實洞見實相,這是最難得掌控的,因為人的一生都在強化自我,放棄自我是很難的,需要大智慧;二是知要求做到惟一,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行一體。要做到知行一體,就要求知行之間沒有絲毫的雜念私慾,直心無間,知即行;三是知行合一是一個漸修的過程,需要打磨用功才能做到,需要先讓身念心合一,即身心不再衝動,不再隨意妄念妄行,本心覺醒,讓良知升起,與物一體,與道一體,不生妄念妄行,自然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實事求是。

為什麼許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呢?一是知不是真知,行則無果,故當知是真知時行便跟隨,知行自然一體;二是心作怪,心中常有我干擾,心中有疑惑和爭執,知行有間隙,知行自然無法合一,故要知行合一需要知是惟一,心無我如實,心一,行無干擾,行則一,自然知行合一。

致良知的核心是心,本心本覺的關鍵是“無念、無相、無住”。

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無念、無相、無住”:

“無念”就是能覺知念頭,能發現念頭的本來面目,不糾纏,不攀緣,不掛礙,讓念頭自由的流暢,不要去執著,不使念頭沉澱,不使它生根,不要干擾到本心,即無念;“無相”就是即相而又離相,洞見實相又能離相。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厭惡造出幻相;“無住”就是心念不要停留在一個地方,不要分別,不要選擇和執著。當人進入極度真實中不再受自己左右和干擾時,良知就會覺醒,良知即實相。

良知覺醒的關鍵是實事求是。《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這裡引申一下可以擴充套件為“凡所有念,皆是虛妄,若見諸念非念,即見如來;凡所有見,皆是虛妄,若見諸見非見,即見如來”。簡單講當一個人不被念頭、物相、知見束縛時,心覺悟,心無掛礙,心無攀緣,直心無間,心體無滯,通達自由,解脫自在時就是良知在執行,覺悟即智慧。

而無念、無相、無住的核心是無我,對於無我現代人不要太執著於文字,簡單講就是不要讓自我四處糾纏四處粘連四處結敷,而是要以實相為主,做到徹底的實事求是。不要把問題複雜化,洞見實相即可,為什麼得道者都將大道至簡,大道歸一呢?因為實相往往是簡單明瞭的,複雜都是人為後來加上的,或者說是加了許多幹擾因素。所以心學的核心其實是相同的,就是實事求是,就是一體實相,做到就是聖人神人,神聖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實。

良知的執行王陽明也做了精闢的概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句偈:“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存善去惡是格物。”

致良知:如何啟動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其實不難,做到一點即可

結束語:

探討這種話題太累,吃力不討好,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分享參考,文章太短無法展開論述,但良知太重要了,普通人只要悟透“實事求是”的真意,人生就進入新的格局和境界。覺悟者的秘訣:實事求是。

(歡迎留言討論)

謝謝,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