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開始發力

去年,深圳市福田區在全區政府投資專案率先實施BIM正向設計流程,要求從報建開始至運維階段,全過程實行BIM管理,並明確了相關取費標準。僅增加BIM這個單項,取費標準比一般內地城市的設計費總價還要高很多,相當於其2倍吧。力度之大,可謂空前。這也標誌著我國BIM技術開始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檔案同時要求引入第三方諮詢團隊,鼓勵全過程諮詢單位承擔這項工作。這個市場蛋糕很大,很有吸引力。

個人認為,監理人員如果要想擺脫當前的被動局面,向全過程諮詢轉變,必須要有一個抓手,可以在專業技術上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服務,從而避免大量同質化而形成泡沫的局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國際形勢也會倒逼著社會上的企業精細化管理。

BIM技術在理論上可以說解決了當前建築業面臨的二個主要痛點。

一是,圖紙設計粗糙,學習前蘇聯的做法,設計與施工相隔離,導致問題多多,由此產生的“雷”埋在哪裡也搞不清楚。現在,國家大力推行Epc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做出的嘗試之一,透過bim這一工序,強制性地解決出圖質量的問題,對於施工的重點和難點管理也更加精細化,有利於節省工期,從而不再盲目的搶工,使工程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痛點之二,上億元的專案,工程總造價在專案立項、設計階段,工程造價還是個迷。沒有資料作為支撐,產品與支出之間無法聯結,這種情況,當房地產行業火爆之時,只要建成了就是賺錢的時代,還是允許存在的,目前房地產顯然已經過了這個撿錢的階段,投資者更需要理性分析,所以,設計與造價工作實現同步,這個對業主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當然,一直是很叫好,但不叫座。原因也有三個方面。

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國處於一個技術準備階段,投入較大,產出則是隱性的。目前來看,投入的錢和實際產生的減少變更籤證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基本上相互抵消,但是,在進度方面和質量方面,則會大大受益。福田區強制性的做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算總賬、總大帳,可以減少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這也意味著,隨後的幾年,相關部門會透過立法的形式強制實施在設計階段採用Bim技術。

其次,是主要的建模軟體revit和我國的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不一致,統計口徑不一致,會導致投標報價產生錯誤,好在,當前,國家逐步強制推廣,那麼新的統一的計算口徑就會產生,並不一定要適履削足。前段時間,住建部發布檔案,其中指出,修改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與國際接軌,讓中國的企業更好的走出國門,參與競爭。簡言之,就是清單計量規則可能按照REVIT進行修改,而不是現在讓各大造價公司按照清單規則研發二次外掛,導致計量不準確。

第三、作為一種全域性性的管理工具,需要專案高層決策者自上而下、系統化的推廣這個管理手段才能發揮大投入、大效用。而現在,會這個軟體的人,處於低位,處於高位的人,不懂這個技術。這是當前的技術錯位所致。當然,會軟體使用,和會BiM是兩回事。

總的來說,Bim技術產生爆發力的時代已經到來。一是技術更新具備了條件;二是,全過程諮詢制度的推廣,提供了技術使用的載體;三是經濟發展精細化要求,大投入、高產出的時代已經結束。作為有志於全過程諮詢的從業人員,必須順勢而為,搶得先機。

BIM技術開始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