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人類始終對浩瀚星空抱有極大的敬畏與興趣,試圖探索神秘又廣袤無垠的銀河深處,但礙於肉體之身的束縛,以現有的載人航天技術,別說遨遊太空,衝出太陽系的“懷抱”都是個棘手的問題。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科幻大片為了滿足人類的幻想,自然是大書特書,描繪著想象中的人類太空夢,但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橋段。

《流浪地球》的人工智慧AI Moss 會強迫宇航員們進入所謂的“太空睡眠艙”中休息,這種

強制睡眠會將人類的新陳代謝降低到“無限接近與0”的狀態,以僅供維持生命的最低損耗

,儘可能的“放緩時間”。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無獨有偶在《星際穿越》中一眾宇航員為了以飽滿狀態到達“黑洞”以求逆轉時間,也都換上了太空站的“睡衣”,進入休眠倉“冬眠”,等待合適時機被喚醒。

但這種理想狀態下的“被冬眠”,很有可能會被實現。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要想解決問題,就要模擬出有冬眠習慣動物近似於“麻木”的狀態,這種“麻木”可持續數日或數週、甚至多個月,休眠狀態下

體溫、新陳代謝、心率、呼吸頻率和活動的顯著降低

,是我們應該研究的方向。

這一誘人的可能性引,發了科學家派遣休眠宇航員進行長時間太空旅行的想法;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研究小組就在小鼠體內發現了大量的“下丘腦神經”,這些神經元可以誘導體溫降低、新陳代謝降低,以及冬眠和麻木的不活動特徵,相關論文已於6月11日在《Nature》發表。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研究人員採用藥物干預的方法,

刺激了小鼠位於下丘腦神經的“休眠誘導細胞”(簡稱Q神經),小鼠成功進入“冬眠”狀態

,這個狀態的前提是剝奪小鼠10小時食物攝取,並儘快營造較低外在溫度。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一隻正常的老鼠(左)和一隻正在經歷麻木的老鼠(右)的熱像

在進入冬眠狀態時,小鼠的體溫由37°左右下降至24°,耗氧量甚至下降到不足原狀態的10%~20%,雖然還達不到科幻大片裡的巔峰狀態,但相關實驗已經很令人鼓舞了。

在終止藥物干預後,小鼠在大約一週左右又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它們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此外它們的運動和記憶能力並沒有因此受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生理學家和行為學家Zackary Knight表示:“這確實表明,刺激這些細胞會翻轉某種開關,從而使動物處於長期低代謝狀態”。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九天攬月”不止是流於表面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