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頭頸部腫瘤精準放療方案,值得收藏

通常人們會把腫瘤根據解剖部位的不同,分成很多型別,比如通常說的肺癌、肝癌等,不同部位的腫瘤又有多種病理亞型和分子亞型,因此可以說是相當複雜。然而,就有一類癌症的命名極為特別,我們將其統稱為頭頸部腫瘤。

大家可能對這一癌種較為陌生,如果進行“拆分解析”,就會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喉癌、甲狀腺癌、口腔癌、鼻咽癌、副鼻竇癌、下嚥癌等。

頭頸部腫瘤較為複雜,首推放射治療

頭頸部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30%左右,在我國男性中的發生率為第6位,死亡率為第7位。最常見的病理型別為鱗癌,除了鼻咽癌主要由EB病毒引起,菸草和酒精是導致其他頭頸部鱗癌的主要原因。

頭頸部腫瘤的發病依次為喉(32。1%)、甲狀腺(19。6%)、口腔(16。1%)、鼻咽(14。9%)、副鼻竇(6。6%)、大涎腺(4。2%)、口咽(3。3%)、眼(1。52%)、下嚥(1。5%)。其患者主要以年齡>50歲的男性多見,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女性發病呈明顯上升趨勢。

最全頭頸部腫瘤精準放療方案,值得收藏

頭頸部腫瘤好發部位示意圖

由於頭頸部集中了諸多重要器官,控制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視覺、聽覺、嗅覺、思維、呼吸、發聲與進食等,在相當狹小的空間內集中著較多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經,各器官部位交錯,

一旦發現腫瘤,很難達到根治性切除,因此放射治療成為頭頸部腫瘤綜合治療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有80%左右的患者會接受放射治療。隨著放射治療裝置的不斷更新,放射技術的不斷改進,放射與手術、化療、生物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法的有機結合,使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效果在近年來有了明顯的提高。

各大放療技術各顯神通,精準

狙擊

癌灶

1、三維適形調強放療

近10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及放療計劃系統的飛速發展,以三維適形調強(3D-CRT、IMRT)技術為代表的精確放療已引起放射治療界的廣泛重視並開始應用於臨床。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精確放療已經在逐漸取代常規放療技術。

由於頭頸部腫瘤毗鄰重要的功能器官且腫瘤及這些器官自主或不自主運動小,因此特別適用於IMRT的治療。IMRT是採用精確定位、精確計劃和精確照射的方式,其結果可達到“四最”的特點,即靶區接受的劑量最大、靶區周圍正常的組織受量最小、靶區的定位和照射最准以及靶區內的劑量分佈最均勻。

無癌家園專家解釋道,IMRT與常規放療相比有很多優勢:

(1)採用了精確的定位和體位固定技術,如體膜和負壓袋固定,採用CT或MRI三維重建定位,極大提高了定位和照射精度;

(2)採用精確治療計劃,即逆向計算,從而實現了治療的自動最佳化;

(3)採用精確照射,即能夠最佳化配置射野內各線束的權重,使靶區的形狀和高劑量區分佈的形狀在三維方向上與靶區的實際形狀相一致,因此其劑量分佈的適形程度更高。

(4)使不同靶區可以獲得相應所需要的劑量,同時縮短治療時間。

近年來3D-CRT和IMRT技術在國內也有廣泛推廣,相信這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將為提高頭頸部腫瘤的療效作出更大的貢獻。

2、放療分割方法

放射生物學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和正常組織對分割照射反應不同並與細胞亞致死損傷的再修復、再增殖、細胞週期的再分佈和再氧合等有關。

除了常規分割方法外,大致還有

分程

療法、低分割療法、加速分割療法、超分割與加速超分割等幾種分割放療方法。

目前在頭頸部腫瘤以超分割和加速超分割治療研究為主

提倡超分割治療的理論基礎在於:

(1)放射造成的亞致死損傷的修復約2~4小時,若兩次放療間隙>4小時,則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大於正常細胞;

(2)較小劑量的一日多次照射可提高晚反應組織的耐受量,但可增加大部分早反應腫瘤的損傷;

(3)透過細胞週期的再分佈可將位於敏感週期時相的癌細胞殺滅,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4)每次劑量減少時,對氧依賴性較小的單擊致死作用的比例增加,因此對體積較大的腫瘤更有效。

近年來對區域性晚期頭頸部惡性腫瘤採用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或後程加速超分割等方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結果。

目前這方面的報道很多,也有不同的方案進行臨床隨機研究,但多數仍無明確結果,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分割方式的選擇如何達到個體化的問題。各位癌友若想獲取更多關於國內外頭頸部腫瘤最新研究及專家推薦,請持續關注無癌家園,小編日後將繼續報道。

3、放療與手術綜合治療

關於早期頭頸部腫瘤,區域性控制率已達80%~90%,但對晚期腫瘤療效還不令人滿意,因此如何採取合理、有計劃的綜合治療,在根治腫瘤的前提下儘量保全功能,是頭頸外科和放療學家們一直研究的問題。放療和手術聯合治療在臨床治療中的裨益已經比較清楚,目前主要的模式分為術前放療和術後放療。

1)術前放療

對部分不可切除的或手術可能對功能、容貌造成較大影響的頭頸部鱗癌,經術前放療可以提高手術切除率;

對於放療至腫瘤組織劑量50Gy時原發灶完全緩解或接近緩解的病例則不行手術治療而行單純放療+挽救性手術,使部分患者的器官得以保留。

術前放療有以下優點:

(1)術前放療殺滅亞臨床病灶,縮小瘤體便於行功能保全手術;

(2)術前放療可減少術中腫瘤擴散;

(3)術前放療因腫瘤血供未被破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較明顯。

術前放療也有一些不足:

(1)術前放療一般需要3~5周,可能延誤根治性手術的時機;

(2)如腫瘤對放射治療不敏感,可能對整體療效產生影響。

因此,在選擇術前放療時應從整體考慮,應以獲得最大治療增益為原則。有隨機研究表明,術前放療是不會增加手術併發症的。因此,癌友們擔心術前放療會增加手術的難度和併發症則是沒有必要的。

2)術後放療

術後對淋巴結包膜侵犯、切緣不淨的病例行同步放化療(順鉑)可以提高生存率;其他的如:原發腫瘤pT3、pT4、N2或N3,IV或V區有淋巴結,神經周圍侵犯、脈管癌栓(淋巴血管侵犯):可單純放療。

術後放療的優點:

(1)可獲得手術切除整體標本的病理學結果,有利於根據腫瘤特徵確定放療計劃;

(2)術後放療可殺滅潛在的轉移灶,提高區域性控制率;

(3)透過手術,醫師對腫瘤的範圍和重點治療部位有清晰的瞭解,治療針對性更強。

術後放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如果手術切口延遲癒合,腫瘤細胞的加速倍增可影響預後;

(2)照射體積較術前放療大,放療反應較大;

(3)照射劑量為根治劑量,患者的耐受性降低。

4、同步放化療

不可切除患者的標準治療,較單純放療和序貫放化療提高局控和生存率,同步較序貫提高5年生存率由5%至8%;

對於可手術切除的晚期喉癌,同步放化療可以提高保喉率和5年區域性控制率;需要喉全切的喉癌(T3、T4a)、下嚥癌(T2、T3、T4a)可以首選同步放化療,爭取更多地保留喉功能。

5、誘導化療

對可手術切除的晚期喉癌、下嚥癌和口咽癌,誘導化療+同步放化療不僅可以提高保喉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2~3年生存率。

6、靶向治療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過度表達,預示著腫瘤的侵襲性、遠處轉移率和對放療和化療的抗性增加,是不良預後因素。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的表達率可達95%以上,EGFR單抗與放療共同使用,可明顯增加放療的敏感性。

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聯合放療5年生存率從36。4%提高至45。6%,中位生存期23。9個月提高至49個月。

7、質子療法vs標準放射治療,放射損傷降低60%

質子療法是對標準放射療法的改良與提升。採用質子束取代標準放療所使用的光子束,再與當前先進的三維、適形、調強等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放療的療效。正是因此,質子療法被日本醫學界譽為“放療的最高技術與未來趨勢”,代表著放射療法更高精度、更小副作用的發展方向,是當前研究的熱門之一。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研究資料,質子療法可以降低靶部位周圍組織所受到的放射劑量的60%,並將這些劑量充分應用至病灶部位。

X射線(光子束)攜帶的能量為4~18 MeV,質子束攜帶的能量可以達到70~230 MeV。在採用質子治療的時候,醫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確定在何時、何部位釋放能量,更好地將放射劑量集中於病灶組織,避免傷害周圍健康組織。

在標準放射治療中,X射線光束在擊中靶病灶之前,即穿過人體時會沿其路徑沉積能量;在擊中靶病灶之後,仍然會殘餘大量放射劑量,並沿光束路徑持續釋放、傷害健康組織,這被稱為“退出劑量”。而質子重量相對較重,會在擊中目標時停止,不會產生“退出劑量”。

最全頭頸部腫瘤精準放療方案,值得收藏

圖中所示為光子療法(綠色)與質子療法(藍色)在照射時的劑量變化。縱軸為照射劑量,橫軸為進入人體的距離。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X線(光子束)在進入人體時及進入人體後較短距離內就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放射劑量,此後逐漸下降。直到照射至病灶部位時,劑量強度僅僅約為最高峰的50%。且在經過病灶部位後,仍會保持一定的劑量,緩慢衰減。

而質子束在進入人體後,劑量基本保持平穩,直到照射至病灶部位時升高並達到高峰,釋放最大的能量;並在經過病灶部位後迅速降低,在很短的距離內衰減至0,對於病灶部位後方的正常組織造成的

放射

很小。

總得來說,在保持病灶部位所受放射劑量一致的情況下,質子治療方案對於病灶以外的正常組織造成的放射劑量低於光子方案。且質子治療方案最大的特點是,質子束在擊中病灶區域後劑量迅速降低至零;光子束卻會一直穿過人體,劑量緩慢衰減,至穿出人體。

小編有話說

總之,近年來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除了上述幾個方法以外,其他的放療手段在頭頸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近年來也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小編相信,透過頭頸外科、腫瘤內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努力,未來將會進一步提高頭頸部腫瘤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