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實的運氣 可確定的才華—未戰而先求勝模型(一)

當前我們在創業、生活和職業發展上面臨更多選擇,需要經常重新界定涉及這些問題的基本面。人口、政策、風口等紅利逐漸減弱消失,過往機會主義,爆發式的增長的時代會走向終結,市場必將會變得擁擠,競爭激烈。固定的過去易於分析,變動的未來難於確定,對於創業家如果對於未來的安全邊際,缺乏在不確定性中根據機率來做出防範和判斷,極有可能受市場慣性執行的影響而遭遇滑鐵盧。應有效整合智力,讓根源與整體建立連線,檢視自身商業邏輯,建立適於反饋和行動的基礎設施—“未戰而先求勝”的思維模型。

一、商業選品 123法

無論是走在創業的路上,還是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亦或是在選擇創業專案或正在經歷轉型階段,針對自身的商業選擇,首先對自身商業本質有一個理性的基礎判斷。建立自身商業選品的模型,明確“商業選品123法”。即:

1、替誰?解決什麼問題?

2、這個產品假設,命門在哪兒?

3、競對是誰?有無對標公司?或者未來長大後對標是哪兒家?

1、替誰?解決什麼問題?

“替誰?”—是明確我們的客戶群體到底是誰?

這是根基,在關鍵事項的選擇上,能夠堅定立場,減少資金浪費、徘徊期和決策的反覆。遇到價值衝突時能夠確信的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能夠集中資金和精力專注去做正確的事。

客戶群體選擇總體方向首先確定到底服務的是B端還是C端?必須是其中之一,以此為基礎具象化B/C端的群體。矛盾點是無法明確誰是我們的真正客群,既是B端,又是C端,甚至還創造出另外一種商業模式的說法2B2C,

“連結生意”模式思考點在於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支撐這個商業邏輯

“解決什麼問題”—是幫助我們的客戶群體具體解決了什麼問題?

是“痛點”而非“需求”。

不要把需求當痛點

,需求是人的慾望、想法的需要,有需求不代表能產生商業利益,或者說不一定能透過商業刺激快速產生商業利益。“痛點”是需求的一種,是一種依賴性的、嗜癮性的剛性需求,在議價能力方面會偏弱,能夠相對更容易的“變現”。

在抓住“解決什麼問題”的切入點,需要對“替誰”,也就是客戶群體的選擇上進行二次驗證,到底選擇哪兒個作為客群。選擇哪兒個都不一定是錯的,但必須堅定的選擇之一。並且能夠

用最短的一句話描述出來,“替誰?解決什麼問題?”

的答案。

2、這個產品假設,命門在哪兒?

界定完“替誰?解決什麼問題?”,必定會落到具體服務載體—產品。假使方向明確,切入點準確,產品仍然需要一個驗證的過程,所以才有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的理論。在形成MVP之前,必然會形成個體或群體內部共識,將產品存在的客觀前提條件進行分析,

把顯而易見沒有明確說出來的假設進行羅列

利用“五維”思考模型=空間+時間+物件+場景+量級,將其遷移到產品的前提假設分別為:區域選擇、開拓週期、客群特性、產品交付、市場份額、風險偏好、政策法規等。

“命門在哪兒”—是真正能夠終結此產品“生命”的要害是什麼?

良性的市場競爭不是決定生死的唯一原因。找到命門的關鍵點,是基於前提假設的分析判斷,發現其缺陷就是此產品的“要害”。

“要害” 終會存在,只是多和少的差異

,要害越多,失敗的風險越大,正視“要害” ,才能儘可能的規避和減少風險。羅列前提假設的目的就是找到自身的要害,逐條進行

自我攻擊和沙盤推演

,爭取將要害減少為僅有的一點。對應“五維”思考模型,基於產品前提假設的羅列,“要害”的點,主要集中在:不正當競爭或區域壟斷、資金儲備及現金流、遭遇惡意消費者、產品的BUG/遭遇造假、創業家自身成長及安全、政府媒體關係或政策風險等。

3、競對是誰?有無對標公司?或者未來長大後對標是哪兒家?

沒有一門生意是別人沒做過的,即使有也是鳳毛鱗角。世界上不缺乏聰明、有眼光及智慧的人。

大多數人仍然是大多數人

,客觀地認知承認自己是大多數人。或者說大部分創業家能夠發現的商機,或早或晚都會被人發現或已經被發現並進行著商業實踐。

找到自己的競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商業探索上可以相互學習借鑑,能夠共同教育市場的同時,倒逼自身的成長,因此用友商比競對更貼切。

創業家應該因沒有找到競對感到擔心和害怕,而不是認為自己找到一個史無前例的生意感到興奮。

競對分為:直接競對或間接競對

。直接競對是產品趨同或同質化,間接競對是指客群的同質化或者會趨向於競爭關係的替代性產品,如客群的時間或消費場景等。也就是說直接競對是當下的,間接競對是未來的。

找出直接和間接競對公司,確定對標公司,以此來分析對方優劣勢,學習對方的成長路徑,從對話和站在未來的角度來看待整體市場終局,基此打造自身的組織能力。

相信理論和思維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創業者。

高宏飛

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