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

人們常常說到的翡翠傳入中國是在清中期前後,其實這是指翡翠大量被引進中國並已進行了批次生產的時間,而翡翠最初傳入中國的時間卻要早得多。

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

​章鴻釗所著《石雅》中介紹有周代翡翠器,並有羅振玉先生家藏的翡翠刀柄,洛陽出上,文飾為谷壁紋,斷代為周朝的器物。在漢代帝王陵墓的出士文物中也有翡翠製品。宋朝歐陽修曾記載,他家中有個外形非常精美古樸的綠色玉(小口瓶子),一般人都以為是碧玉,只有一位真宗朝的老臣認識,說“這可是寶物呀,我在宮裡的聖庫中曾見過一個翡翠杯,所以認識這是翡翠”。歐陽修偶然以金環在罌腹上磨了磨,沒想到金屑紛紛面落,如硯中磨墨,才知道翡翠是屑金如磨的寶物。

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

​其實直到明朝,翡翠仍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在北京北部明十三陵的定陵中,陪葬萬曆皇帝的有大量的珍珠、寶石和精美的玉器,但其中沒有翡翠製品。翡翠雖很早就見於記載, 但這種能夠像磨墨一樣屑金的神奇的綠色寶玉直到清代才開始大量出現。

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

​這種產於緬甸北部的美玉傳入中原的過程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常有馬幫從緬甸一帶運木材、香料回中原,其中有一匹馬的馬垛不平衡,趕馬的商人順手在路邊撿起一塊石頭,壓在馬垛一邊。直到進了中原,卸下貨品,這塊石頭也完成了任務,被順手扔在路邊。不知道多久以後,一個碾玉的師傅從此路過,遠遠地看到陽光下一塊綠色晶瑩的東西,走近拿起來細看,又不見了綠色光,只是一塊灰白色的石頭,中間微微現出綠絲來。師傅左看右看,仔細端詳,心想想也許這璞內有玉呢?待他拿回去切開玉璞一看,他被驚呆了,這樣鮮豔、晶瑩、潤澤的好玉是他從未見過的,這就是後來的翡翠。

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

​ 人們發現這種玉的顏色鮮豔悅目,就像翡翠鳥的羽毛,因而稱其為翠。翡翠的顏色比以往任何玉的顏色都要鮮絶,它的質地比任何玉都要更堅硬,它的品質比任何玉都更細。它由很多微小的礦物組成,但能像一顆晶體那樣透明,人們稱它“玉中之王”,它的價值也是所有玉質中最高的。

扒一扒翡翠的“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