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武漢,這個擁有3500年曆史的城市,最初由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合併而成,辛亥革命時,起義軍在武昌打響了滅亡清朝的第一槍,讓武漢也成為了著名的革命聖地。為了解那個時期的武漢,我們整理了一批老照片,來看看這個歷史名城在清末民初時是什麼樣子的。圖為漢陽鐵廠,1890年由張之洞主持建立,其遺址在現今武漢市漢陽區琴臺大道,現為武漢鋼鐵集團漢陽鐵廠。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圖為漢口法租界周邊的街景,右邊是德明飯店。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湖北繅絲官局,同樣為張之洞所建立。與湖北紡紗、織布、制麻三局一起統稱為湖北紡織四局。最初為官商合辦,但因經營不善,後改為官辦。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漢口水塔,拍攝於1913年,是當時最高的建築。如今它依然矗立在漢口鬧市地區,繼續訴說著它輝煌的歷史。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武漢地區平民的住宅,有別於影視劇,那個年代真實平民的房屋大多數都是這樣破敗不堪。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武漢街景。照片中的獨輪車是當時使用十分廣泛的一種載貨工具,特別是北方地區尤為如此。甚至在解放初期也有大量使用。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圖為中和門,也就是後來的起義門。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是在這裡打響的,當時新軍的楚望臺軍械庫就在中和門附近。起義軍佔領了楚望臺軍械庫之後就打開了中和門,讓南湖炮隊進城並對湖廣總督府展開了進攻。因為起義門特殊的歷史意義,因此成為如今唯一被保留下來的武昌城門。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1890年左右的漢口江灘。跟如今的漢口江灘有幾分相似,只不過如今江面再也見不到老式帆船,路上也都是行駛的汽車。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武漢,圖4曾是地標性建築,圖7是後來的起義門

湖廣總督張之洞巡視京漢鐵路。張之洞作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為清末湖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