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一位從業20年的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帶魚,看似成段帶魚便宜、個頭大、頭尾不帶,實際佔便宜的小心理早被商家研究得透透的。

我們去超市買帶魚,曉得身上不少冰,但沒得選。有人說一斤成段帶魚,二兩水,這算厚道的,你是沒見過5兩魚和5兩水的帶魚。

有人說:成段的是人工養殖的,當然便宜!

也有人說:它是海魚,上岸就是死魚,所以賣不出價!

那真實的帶魚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為什麼帶魚難存活?還要用厚厚一層冰包裹?

帶魚屬於深海魚,生活在30-200米的深海中,它跟烏賊、大/小黃花魚,並稱為中國4大海魚,由於人工養殖帶魚是世界性難題,所以流轉到老百姓餐桌的都是野生帶魚,不過大部分是死魚。

之所以帶魚是死的,那是因為海下海上的環境突變,水壓和氣壓的波動,讓帶魚短時間內很難適應,輕則元氣大傷,重則體內器官破裂。加上捕撈深海魚都是大面積撒網,一旦爆網,在底層的帶魚容易受擠壓,這樣也會導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

就算命大,躲過兩劫的帶魚,也要面對裸露的大氣環境、運輸變故等因素,而魚一旦失去活力,還沒到餐桌就腐爛了,因此對於漁民來說,冰塊就是減少帶魚損失的關鍵一環。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之所以在超市買到帶冰的帶魚,那也是目前保鮮最有效的方式,畢竟從深海捕撈到百姓餐桌,這中間經手的環節太多,稍有不當,帶魚就成臭魚了。

帶魚套冰的原理,就是讓外界空氣盡可能少接觸魚體,讓魚長時間處在低溫狀態,就像放在冰箱一樣,從而延長保質期。

然而包多少冰,沒有統一標準,對於老百姓來說,只惟願買帶魚的時候,冰塊化得剛剛好,魚又正好沒開始變質,這樣可以少花點錢。

但是你考慮到的,商家也考慮到了,他們不能算準顧客什麼時間買魚,那麼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冰塊當然是越多越好。

於是就出現,一斤帶魚二兩水的說法!

當然這算厚道的,有些是5兩魚5兩冰,這樣成本都攤薄到冰塊去了。

有冰塊的存在,在視覺上覺得帶魚飽滿有肉,可買回家後,發現是骨瘦如柴,多花錢不說還來氣。

超市買的帶魚10元一斤(帶冰),回家發現水化了才8兩,‬相當於2塊錢買的冰塊,如果是不厚道的,那就更別提了

那有人說,我不買冰凍的,買鮮活帶魚可以不?說實話內地人幾乎沒戲,海邊漁民可能有一點機會,畢竟帶魚不能人工養殖,深海捕撈本身就靠運氣,出一趟海十天半個月,等回來還有多少新鮮的帶魚呢!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為什麼帶魚不能人工養殖?它比大熊貓還難嗎?

2017年,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將幾百尾帶魚在人工環境下精心培養,最後只存活兩個月,帶魚就算能活久一點,不能繁殖那也沒有持續性。

之所以帶魚人工難養,比大熊貓都難,也是有原因的:

一、深海魚,它的身體很難適應淡水環境。

這個很好理解,你常年生活在海南,大冬天讓你去東北三省生活,就算熬得住也得掉一層皮。

帶魚也是一樣,它生活在30-200的深海,身體已經適應這樣的高壓、低溫、黑暗的環境,突然把它挪到淡水養殖,環境發生改變,不論是從心理還是身體,都是不小的挑戰。

另外最大的難題還是氣壓的變化,這個會讓帶魚的內臟發生變化,甚至破裂。

2、帶魚有季節性洄游,一年兩次鐵打的。

帶魚洄游一次是為了繁衍後代,一次是為了越冬。而每次洄游可不是像我們在游泳池這樣的小位置,它們甚至會跨過幾大洋,人工沒有辦法給予充足的位置。

另外帶魚每次洄游,也是漁民豐收的季節,這時候帶魚量大,產量高,供大於求造成賣不上價格,而人工養殖的成本居高不下。

3、養帶魚的成本可不小,但回報低。

大熊貓之所以也難養,要吃特定的竹子,環境要模擬,但畢竟人家是國寶,物以稀為貴。

而帶魚人工養殖的目的是為了吃,野生帶魚的價格擺在那裡,何況人工養殖的帶魚。

而且帶魚是肉食性雷類,不光吃小魚小蝦,還吃烏賊幼崽,有時候餓急了,同類也不放過。

這樣無形就增加了養殖成本,因此人工養殖帶魚就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吃到嘴裡的都是野生帶魚。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那野生帶魚都是一個品種嗎?都來自哪些海域?

帶魚的價格還真有區別,從10幾元/斤到幾百元/斤都有,也分國產帶魚和進口帶魚,國產的體型略小,一般長度30-60釐米,寬度4-7釐米,分佈在渤海、東海和南海;進口一般長度50-80釐米,寬度6-10釐米,分佈在東南亞海域。

而國產的帶魚,分佈不同區域,也會有差異!

渤海帶魚油脂多,肉質肥美,魚腥味很足,如果清蒸,口感不錯。但是渤海因為過渡捕撈,市場需求大,價格徘徊在90元/斤,甚至旺季幾百塊也有人買。

東海帶魚,以舟山帶魚名氣最大,由於海域氣溫更迭,含鹽度低,且冬季視窗期捕撈口感最佳,不過體型不大,價格在30元/斤

南海帶魚,靠近赤道,生長週期短,產量大,捕撈成本不高,因此價格還比較親民,10元也能買到。

所以流轉到我們內地餐桌的,基本都是南海捕撈上來的帶魚。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為什麼冰凍成段帶魚比整條要便宜?

一、從賣相上來分析,分段是為了掩飾品相差的魚!

因為帶魚屬於長條,上岸後就容易死,加上運輸碰撞,難免會讓完整的帶魚品相過不了關,而不好看,自然就賣不出價,所以切成小段,可以方便運輸、儲存,能把壞的部分踢掉,甚至以次充好,反正老百姓也不知道整魚去了哪裡。

二、從口感、重量上來分析,剪短不如整條鮮嫩,而且冰塊多!

老百姓買帶魚,普遍做法都是油炸生煎,這樣剪短和整條味道差不多,如果清蒸,剪短的腥味很重,但整條的還有鮮嫩勁。另外剪短的,接觸面多,冰塊就多,自然就佔重量,價格低點,也是損失一點冰塊,商家不虧。

三、從生產加工上來說,渤海、東海整條多,南海、進口剪短多!

國產本地帶魚頭部小,嘴短,眼睛小呈現黑色,要細長一些;進口海外帶魚嘴長,眼睛大呈現淡黃,且牙齒外露,體態寬厚,不好看。

前面說了,南海帶魚生長週期短,產量高,而進口帶魚多半在東南亞,因此它們量大價格低,自然市場競爭也大,為了搶佔市場,剪短冰凍有利於降低成本。

而渤海、東海價格高,為了保證新鮮度,直接放在冰堆上出售,因為數量少,不容易壓貨,如果兩天賣不完再剪短冰凍銷售,再降價也是可以的,畢竟比臭了賣不出去好。

相對而言,想吃帶魚的口感,還是要吃渤海的帶魚,畢竟貴有貴的道理,至於南海帶魚和進口帶魚,便宜也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如何挑選一條鮮美的帶魚?

一、看魚的整體外形。

進口帶魚,個頭大,頭大,牙齒鋒利。

國產帶魚,個頭小,頭小,嘴短眼睛小。

二、觀察帶魚的眼睛辨別新鮮度。

如果眼睛發黃呈現褐色,那麼就是存放時間長的帶魚。

如果眼睛的眼珠小巧而明亮,眼白處呈現透明妝,就是新鮮的帶魚。

一位冷凍水產庫管告訴我:能買整條帶魚,就不要買成段的,信不?

三、魚身有彈性,銀粉完整

用手按壓魚身,如果有彈性,就是新鮮度不錯的魚,反之僵硬就要當心庫存變質魚。

帶魚表面有銀灰色物質,相當於魚鱗,也叫“銀粉”,如果完整就表示新鮮,如果手指一碰就散落的,魚的保質期堪憂!

最後,對於沿海的人吃新鮮的帶魚不難,但內地人如果不是去沿海旅遊,基本只能吃冰凍帶魚。

而超市賣的多半是成段帶魚,之所以比整條便宜,那是因為加了冰塊、以次充好、口感差的南海帶魚、進口帶魚,當然也有渤海、東海賣不完的整條帶魚,因為賣不完再切段冰凍的。

當然老百姓能吃到便宜實惠的帶魚,那麼剪短一點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