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轉乾坤,讓小霸王秒變小綿羊

如何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一直都是世紀難題。孩子擅長用撒潑打滾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大多數家長都對此表示沒轍。所以有娃的家庭經常上演雞飛狗跳、河東獅吼的戲碼,大夥兒也都見怪不怪了。

但是家長們除了碎碎念、叨叨叨或逼不得已動用武力之外,就真的沒有更好的法子了?

不不不,美國著名育兒專家西爾克·羅斯·韋斯特告訴我們,有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育兒方法,輕輕鬆鬆就能解決這一難題。這個方法簡單易操作,家長們無需投入大量成本,因為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它就是西爾克·羅斯·韋斯特濃縮的30餘年的快樂育兒法——講故事。

人人都愛聽故事,家裡的小神獸更是如此。小故事蘊含大道理,當親子關係中出現僵局,家長不妨靜下心來講個故事,有趣的小故事不僅能讓親子關係得到緩和,還能達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西爾克·羅斯·韋斯特和他同事約瑟夫·薩洛西共同撰寫的《講道理不如講故事》這本書,究竟有何魔力,能讓一個歇斯底里地家長變成富有內涵的故事大王;讓“不聽話”的“熊孩子們”秒變溫順的迷弟迷妹吧。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轉乾坤,讓小霸王秒變小綿羊

一、故事魔法之讓孩子不哭不鬧乖乖順從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營銷學教授詹妮弗·艾克曾指出,把資訊融入到故事中,人們透過故事記住的資訊比僅描述事實記住的資訊要多22倍。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歇斯底里地對孩子咆哮、講道理,不如給他們講個小故事收效來得快。

作者在書中舉了他和兩個學生拼車等待時的例子,這兩學生是兄妹,當時坐在後排,因為無聊便開始打鬧,後來妹妹開始踢哥哥,屢教不改。最後作者用了一個小故事,輕鬆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並讓妹妹明白踢人的行為是不對的,而且也會因此付出代價。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森林中有隻小松鼠,他原來有個好聽的名字,但他老喜歡用腳踢人,動物們就不願與他交朋友,紛紛離他遠去並給他取了個外號“淘氣腳”時間久了沒有朋友的小松鼠覺得異常孤單。還有大家都叫他“淘氣腳”這也讓他忘了自己原本的名字。小松鼠渴望擁有朋友,也想找回名字,經過反思他收起踢人的腳,拿上堅果重新透過努力找回朋友,和他們快樂玩耍。

所以孩子犯錯時,我們只需要溫柔的引導。當我們把資訊融入故事,用故事來傳達自己的價值觀念(道理)故事就成為了最好的教學工具。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轉乾坤,讓小霸王秒變小綿羊

二、故事魔法之輕鬆建立親密關係

有給孩子講過故事的人大多會有這種體驗,當我們給孩子講完一個故事時,孩子會顯得跟我們更加親密,甚至會幸福的依偎在我們懷裡。此時的故事就成了家長與孩子間情感流通的重要紐帶。

其實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產生分歧或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長如果用錯方法,別說達到育兒效果,恐怕還會跟孩子的感情產生不必要的裂痕。而講故事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比如書中作者舉得一個例子,孩子總是把夾克落在學校、公園或者朋友家。家長多次警告但並沒有任何效果,甚至因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後來家長對孩子講了“小熊去游泳” 的故事:一隻小熊去冬泳,它回家時忘了拿回脫下的外套。等到去找時發現外套變成了兔子的帳篷,最終小熊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光著身體溜回家。這使它羞愧難當,從此以後就沒有再落下過外套。

一個輕鬆有趣的小故事,瞬間緩解了親子間的緊張氣氛,還溫柔有效的傳達出家長想傳達的資訊。此後就可以用“嘿,不要變成光溜溜的小熊哦”這種善意幽默的提醒,讓孩子別忘了夾克。

講故事的關鍵不在於情節好壞,它是在任意兩人之間建立依戀關係的有效工具,它像一座橋樑將講故事者和聽故事者緊密連線在一起。當孩子說“給我講個故事吧”其實他想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我們的關注。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轉乾坤,讓小霸王秒變小綿羊

三、利用“故事環”讓講故事變得易如反掌

現在我們知道了講故事不但能讓小霸王乖乖聽話,還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但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

彆著急,作者西爾克·羅斯·韋斯特告訴我們故事根植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是與生俱來的講故事達人。只需利用好“故事環”就能讓講故事變得易如反掌。“故事環”簡而言之就是利用現實中的人事物,配合天馬行空的想象,最終落地迴歸到現實的“直觀型講故事法”它可以讓人們無需任何準備,就地取材就能隨口說出一個讓孩子極感興趣的故事來。

比如,孩子因牙疼煩躁不安,牙醫對此也束手無策。作為父母除了心疼還可以給孩子講個小故事來安撫她受傷的小心靈。

利用“故事環”原理,故事可以是這樣:有個小朋友牙疼的厲害,他實在受不了了到處尋找止疼方法。路上遇上了河狸,河狸一直在長牙齒,必須一刻不停的嚼東西。河狸輕蔑的對孩子說“你那也算疼?”河狸連說話都必須嚼著木頭。

這期間孩子又遇上了大象、鱷魚、劍齒虎等,它們都受著牙疼的苦,但是性情各異。有的會安慰一下孩子,而有的脾氣卻很糟糕。最後孩子在一個山洞遇到了一位小矮人,原來他是牙仙子,負責收集孩子們的牙齒。牙仙子吐槽,收集小孩的牙齒必須爬到他們的鼻子上,來回拉扯牙齒才能掉下來,難怪孩子們的牙齒會疼。

這個故事雖然不能讓孩子停止疼痛,但它足矣讓孩子多了一份對抗牙疼的勇氣。故事很簡單就是利用現實情景加上一些想象的情節,最後又迴歸到現實。這種故事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無需死記硬背一些素材,只要關注當下,讓故事自然流淌,說到哪裡就算哪裡。只要用真心去訴說,孩子們一定能感受得到。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轉乾坤,讓小霸王秒變小綿羊

作家水木然說,講故事就像是一種特權,誰擁有了講故事的能力,誰就擁有了話語權。沒有人願意聽長篇大論的大道理,所以這個世界上最高明的行為,就是透過故事影響別人。而《講道理不如講故事》彷彿就是開啟人們內心深處故事砸門的金鑰,讓人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一個講故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