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聯想起文學經典《三國演義》。近年來,史學界已經給曹操作了新的辯證評價,使人們對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有了嶄新的認識。本文將透過曹操的生活作風這一方面,折射出他外表奸詐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據史料記載,曹操在初入仕時,就在《度關山》、《對酒》詩中表達他的政治理想時寫到:“侈惡之大,儉為共德。”“犯禮法,暢重隨其刑。”歌以言志,曹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歷史上的曹操平時是不講究穿戴的。他穿戴樸素、節儉,衣服、被褥、蚊帳、屏風等都穿、用十年以上,經常拆洗、縫補之後仍繼續使用;正如他所說的:“吾衣被皆十歲也,歲歲解澆補納之耳”。他認為衣、被要講究暖和,實用。他還規定自己府邸不許用昂貴奢侈的物品,尤其是家人都要保持樸素,絕對不能打扮的花枝招展。曹操也喜歡玩弄異物,但是相對他的地位,曹操是一個樸素的人。他的衣服、被褥、帷帳等皆沒有刺繡修飾,由此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性格。他製作的四個箱子,裡邊分別盛放著春、夏、秋、冬季節的衣被,並寫上:“有不諱(死),隨時以斂。金拜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在打仗時,他會根據季節的需要帶箱子。

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在臨死之時,曹操仍是講究樸素。公元220年正月廿三日,曹操病逝洛陽。在他奄奄一息時,妻妾都跪著求:做套新衣吧。而曹操卻堅定地說:“斂以時服”!他死後穿的就是冬季平時所穿的衣服。按照他的遺囑,曹操安葬在鄴城(現河北省臨漳縣內)西面的高陵上。葬時,一切均按照他《終令》和《遺令》中的要求辦理:“古之葬者,必居脊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憤。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桐相近,無藏金玉珍寶”。

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曹操還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說“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真有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意味。曹操提倡薄葬,“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不願因個人生死影響國家事業的正常執行,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偉大政治家的格局與眼光。

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曹操戎馬一生、叱吒風雲、卒於丞相位,而葬事儉樸如此,千年之下,猶令人感佩不已!古代帝王將相為提倡“厚葬以明孝”,歷來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築陵墓。從西周前的木樣墓到壘土為墳、磚石墓,到東漢時基葬已發展為規模宏大、結構嚴緊的地下宮殿了。而曹操遺言“未得遵古”,這也是需要很大的破除舊俗的開拓意識和勇氣。史家贊其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實不為過!

曹操:外表奸詐之下的人格光輝之處

在曹操死後的數十年裡,西晉的陸雲參觀過他的遺物後,在寫給兄長陸機的信中說:曹操斯如是也,他所用的衣、被、帽、冠、梳、枕、箱、籠、扇、筆、硯……同普通人都是一樣的,衣服有許多補丁。在歷代著名的政治家中,曹操成為厲行節儉、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最為突出的代表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