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跟我一樣敏感內向?《呂氏春秋》的“染絲效應”重視起來

【一】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不良染色劑

不久前,看到一個網友發帖子說自己很困惱,她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自己一樣敏感內向的孩子。

直到看到《呂氏春秋·仲春紀》的“當染篇”,才覺得,在問題產生之前,就重視起“染絲效應”是真的很重要。

染絲效應

即,當放入青色的染色劑,素絲就會變成青色,放入黃色的染色劑,素絲就會變成黃色,當放入其他顏色,素絲就會變成相應的顏色,染幾次就會變成幾種顏色。為此,我們需要格外注意生活中的“染色劑”。

孩子變得跟我一樣敏感內向?《呂氏春秋》的“染絲效應”重視起來

顏色

我們總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最先要做的,就是避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不良染色劑。

父母如果動輒敏感,出現問題就多想,情緒忽高忽低,不知道去戰勝自己的情緒,把情緒完全展現給孩子,孩子有樣學樣,在不知道其他處理方式的情況下,只能學習父母的為人處世方式。

在這裡,

一者,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孩子遇到任何問題,在解決方法的採用上,首選的就是父母經常使用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往往是孩子最熟悉的方法。

二者,

孩子辨別力較弱,好壞標準依靠父母確立,同時,基於年幼生活完全依賴父母的現實,因此,在情感上對父母有傾斜,會下意識地覺得只要學習父母就好了。

三者,

年幼一旦形成不太好的習慣,縱使長大後,因為接觸的知識更多而有意識去改變也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重視“染絲效應”非常重要。而要運用好“染絲理論”,一方面需要在好的方面建立聯絡,另一方面則需要在不好的方面切斷聯絡。

孩子變得跟我一樣敏感內向?《呂氏春秋》的“染絲效應”重視起來

父母孩子

【二】韓國首席媽媽,培養出6個上哈佛耶魯的孩子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說法,不僅反映基因遺傳層面的影響作用,更反映父母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染絲效應”。

在古代,有父母為給孩子製作一款好的“染色劑”而百般努力的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在現代,前幾年,有一個特別火的例子,那就是,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博士的故事,這位母親在兒女教育上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她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高材生。

在談及她的教育理念的時候,她表示:“我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啟發,中國有句話‘功夫在詩外’,運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學’外。”

孩子變得跟我一樣敏感內向?《呂氏春秋》的“染絲效應”重視起來

書桌

在“讀書無用論”觀點甚囂塵上的今天,這個“‘學’外”比較難以引起一部分家長的重視。因為,這個“‘學’外”

強調的是時時刻刻創造一個讀書環境,也就是給孩子創造一款好的染色劑。

全惠星博士剛結婚的時候,也曾慌張無措,但是,當她明白,有無孩子,作為母親,都應該堅持充實自我時,她就更加堅定今後她要走的路了。

那個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是很好,但是,縱使如此,全惠星博士的丈夫依舊重視書桌的選擇,後來,終於在二手市場淘到一張高檔書桌。每天晚上在忙完家務後,全惠星博士都會坐在書桌前讀書學習。正是因為母親把讀書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孩子自然而然也把讀書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後來,隨著條件越來越好,孩子越來越多,家裡的書桌也就越來越多,再後來,僅僅有書桌已經不夠,全惠星博士的丈夫還辟出了一個“圖書館”。這樣的環境不僅讓自己的孩子喜歡上讀書,也吸引了很多鄰居家的孩子過來讀書。

孩子變得跟我一樣敏感內向?《呂氏春秋》的“染絲效應”重視起來

圖書館

看到很多家長,自己在玩手機打牌,卻總是敦促孩子去學習,不學習就各種說孩子這不好那不行,這是因為,他們並不重視“染絲效應”。還有一些家長,一方面跟人爭吵的時候大肆宣揚讀書無用,一方面卻又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讀書,這般言行不一,前後顛倒,又怎麼好意思要求孩子這樣那樣。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其實根本就無需爭論,因為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但,如果真的想要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就不得不重視“染絲效應”,學會在生活中給孩子創造一款好的“染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