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翻轉課堂=救命稻草?

【案例背景】

※ 來源:國內某社新媒體培訓機構-網際網路公開資料

※ 原文連結:http://www。woshipm。com/operate/2462429。html

※ 標籤:翻轉課堂、線下學員線上促活、裂變、輕運營、高活躍

※ 簡述:某新媒體培訓機構為進一步提升線下學員的活躍度、連線度,以“翻轉課堂”為方法,以“學習主動權由導師改為學生,用輸出倒逼輸入”為定位組建社群,進而達到“輕運營+高活躍”的社群狀態,藉此提升社群成員參與度、裂變及變現能力。

【核心邏輯】

○ 群營銷目的:

以“輕運營+高活躍”為核心目標,併力求達到以下目的:

① 強化社群利益點,讓學員能被吸引,並且願意加入;

② 增加參與感,提高社群活躍度,避免成員“潛水”導致“死群”;

③ 強化社群價值,確保輸出的內容具備高價值。

○ 群型別:學習群

○ 種子使用者來源:線下學員(已購相關業務的老使用者)

○ 工作開展流程簡述:

1、翻轉課堂起盤工作流程(初期)圖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翻轉課堂起盤工作流程(初期)圖

2、翻轉課堂拓展工作流程(中後期)圖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翻轉課堂拓展工作流程(中後期)圖

3、群日常運營

◎ 群分享週期:每週一-週五晚上八點

◎ 群分享方法:由“分享學員”挑頭進行

◎ 群運營相關:

① 成員分類:分享學員對應互助學員,實施標籤化管理

② 排期接龍:展示分享課程主題排期,造勢的同時對應降低學員負擔

③ 自運轉延續:上一期分享學員為下一期分享主題主持人,提供統一標準話術

4、運營人員總結:

① 社群規則的建立,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打地基的過程,它決定的是一個社群的秩序問題;

② 在社群運營的過程中,要想盡量延長其生命的週期,要重點關注兩個關鍵點:“高活躍”+“輕運營”,對應要在前期社群路徑設計上下功夫。

③ 無論是社群還是任何運營的行為,“價值”的提供至關重要,堪稱“靈魂”,提供價值和保證質量,這也是我們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一貫重視“品控”原則的傳承

【套路解析】

1、群定位-翻轉課堂

首先來看一下什麼叫“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百度百科-翻轉課堂定義

〖胖子馬研判〗

結合百度百科出具的這段介紹,基本可以歸納總結為: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輸出方與接收方位置顛倒,提升教學質量、學習動力、學生參與熱情等各項指標。

縱觀社群運營的普遍經驗我們可以看到:群日常運營中“內容輸出”佔有絕大比重,且為了兼顧不同成員的需求,內容輸出的邊界已經開始由知識擴充套件到活動、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但即便如此很多群運營的質量依然不盡如人意,同時還不可避免的出現:不輸出沒有活躍度,輸出的內容多了還會讓群成員覺得反感,引發死粉甚至退群。

從群定位和立意的角度上講“翻轉課堂”提供了一種逆向思維的角度,改變輸出與接收方的角色,讓群成員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或參與”,對於健康行業中老年社群運營而言,這無疑是個值得思考的角度。

我們的顧客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健康知識普及和教育”,大部分已經“久病成醫”,全社會養生保健意識持續高漲,既然“顧客什麼都懂”那為什麼不讓“顧客來當一次講師”給其他人講一講自己對養生、健康的認識呢?

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語對顧客說:你行,你來啊!

2、群標籤-分享、互助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胖子馬研判〗

對群成員進行“標籤化管理”一直以來都是群運營管理核心中的核心、重點裡的重點,但往往這樣的管理並能有效的推行下去。對中老年社群而言,我們對群成員的標籤認知通常圍繞“客情關係”的程度進行劃分,這種單一的標籤劃分方法並非錯誤,只是結合了社群運營之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事實上,在過往兩年時間裡我個人曾經嘗試過很多標籤管理與劃分的方法,例如興趣、愛好、地域、年齡、身份、社會地位等等,不管是粗放的還是細緻的,大部分因為資訊掌握不全而無法有效開展。總是少了一些“大道至簡”的感覺。

在“翻轉課堂”的案例中藉助“角色呼喚”概念而衍生的“分享與互助”標籤二選一管理,就有那麼點“大道至簡”的味道。

結合群定位與運營目標,在建群初期對學員只進行二元次劃分,無需考慮更多的標籤,這種劃分能更快的對群成員進行定位,在群日常運營管理中有可以很有效率的實施篩選與淘汰,就中老年社群的運營現狀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值得借鑑的管理方法。

同時,還應看到:透過二元標籤劃分可以是進群成員第一時間明確自己的群角色,透過規則設定還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成員成為死粉或退群,對於提高群成員活躍度有明顯促動。後期結合群成員的日常表現進行針對性淘汰和篩選。

3、群活躍-儀式感

在本案中群運營人員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分別使用了:“定向邀約”(初期),中後期拓展使用“二元標籤劃分”,進群后使用“主題接龍報名”、“分享學員成為下一期主持人”等方法來強化群成員的儀式感和參與感。

翻轉課堂:群活躍與變現的救命稻草?

〖胖子馬研判〗

就群運營而言,“儀式感”的著力點往往不在“創新”而是“細節和堅持延續”。例如,一個簡單的新成員入群儀式,制定一個發歡迎詞、紅包或者鮮花等規則不難,難的是打磨細節、堅持執行下去。

每天早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特別棒、特別莊嚴、儀式感特別強?很簡單,因為細節+堅持。每天定時、定點、定人、定路線、定動作、定著裝、定表情、定步幅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有完整的詳細的操作標準,最可怕的始終如一、天天如此。不管你哪一天早晨去天安門看升旗儀式,都是一樣的,這種對細節的不斷完善和堅持執行,所達到的最終結果就叫“儀式感”。

定一個群運營的規則不難,難的是把這個規則堅持下去,這才是我們欠缺的。

【案例啟示錄】

※ 案例名稱:翻轉課堂

※ 實施週期:90天

※ 操作團隊:某新媒體培訓機構

※ 資料總結:

① 招募400人,87人報名分享,“小而精”且高活躍的學習社群雛形搭建完成;

② 90天成45場分享,乾貨度和口碑度都不錯;

③ 報名分享的學員排期排到了7月,社群氛圍顯著提高。

※ 水分評估:15%

※ 吹牛逼星級:★☆

※ 總體可信度:★★★★★★★★★

※ 操作水準:高手級

※ 案例亮點:

1、角色互換,學生變“老師”提升群成員參與度;

2、二元次標籤劃分,提高群成員篩選效率及活躍度;

3、標準話術、操作流程等內容梳理,降低分享學員負擔,推動群自運轉;

4、改變輸出與接受方法,提高群內容輸出質量和口碑。

【胖子馬綜述】

自“社群案例拆解”系列更新以來,“翻轉課堂”這個案例是第一個讓我自己看過後都覺得很是受益匪淺的案例。

首先,從群運營思路上講,“翻轉課堂”為健康行業中老年社群運營提供了一種逆向思維的角度。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群成員參與度與活躍度”,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大體上還是沿用我們線上下會議營銷使用的“專家帶動+行為引導”路子:開課前炒專家,開課後用禮品吸引互動答題等等。這種方法有效嗎?有,有個別群做的還是很不錯的,課程內容的質量比較高、群成員管理的比較好,課後互動參與的人數同比還是比較多。但,大部分做的效果很一般。尤其是經銷商自己組的群,因為專家講課的不確定因素,所以課程質量往往比較一般。幾次課程結束後,群成員的參與熱情下降至冰點。

社群在健康產業會議營銷行業出現,本質上確實承擔了一部分“線上教育”的功能,這也是社群被會銷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但發展至今天,承載“線上教育”的社群其實並沒有充分的發揮出“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這就必須認真思考。

“翻轉課堂”的案例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途徑:將顧客裡那些能言善道的、久病成醫的、愛出風頭的、特長鮮明的,在某一領域自認是“專家”的顧客組織起來,是否可以搞一次“翻轉課堂”?比如,廣場舞大媽是否能組織一次主題為“廣場舞”的翻轉課堂呢?

我想,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角度。

其次,由“角色互換”帶來的“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性質轉變,對社群運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中老年社群這種受制於“裝置使用障礙”而產生的“參與度、活躍度低”的社群,讓群成員自發的參與更為重要。過往我們經常使用“主動輸出”式的帶動、引導,藉助群管理軟體從基礎的簽到、打卡開始,直至互動答題、線下旅遊等等,全程都需要用禮品拉著,運營成本高、輸出難度大,是常態也是很多人後期不再使用群的主要原因。

參考本案例的思路,將群定位為一個“表達或展現視窗”,將願意表達和展現的顧客發動起來,甚至有針對性的推動和打造某幾個“老年網紅”,進而圍繞“老年網紅”聚集一片追隨者,也許就能給中老年社群運營趟出一條新路子。

最後,作為本案綜述我想應該說這樣一段話,可能是老生常談也可能是說教,但這段話不得不說:

社群,是個“低門檻進入,高門檻運營”的模式,對健康行業會議營銷同仁而言,組建一個群很容易,要做好一個群很難。但,不代表沒有方法。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

不是做的不好,而是想的不對;

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沒有堅持。

2020年10月7日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