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死亡是所有物種無法逃避的結局,面對死亡,有人灑脫,有人恐懼,有人順其自然。我第一次真正面對死亡是在14歲,是我的外公。我是親眼看著我的外公被推進火化爐,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死亡。

從小到大,我都很怕死,怕自己死,也怕親人朋友死,就像《好好告別》的作者凱特琳·道蒂一樣。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凱特琳從小懼怕死亡,但也對死亡充滿了好奇心。她一邊害怕著死亡,一邊就研究與死亡相關的事物,大學時就主修中世紀史,用四年時間研究中世紀死亡文化。

畢業後,當同齡女孩都在痴迷戀愛、護膚、變美時,她一股腦扎進殯葬業,成為一名年輕的殯葬師,每天和亡者打交道。

2011年凱特琳在YouTube設立專屬頻道“殯葬師問答”,透過黑色幽默短片,百無禁忌地談論人們不敢知道又應該知道的各種死亡與喪葬話題,吸引了超過9500萬人觀看熱議。

《好好告別》這本書就是真實記錄了凱特琳在西風火葬場工作時的情況。她透過對殯儀館、屍體、火化等的描寫,闡述自己對死亡的思考。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01、最恐懼的事情——死亡

凱特琳8歲時,在一家購物中心,親眼看見一個小女孩從電梯最頂端的扶手處摔到櫃檯上,還是臉朝下。“砰”——女孩摔到櫃檯的聲音一直深深地根植於凱特琳的腦海中。

凱特琳第一次接觸死亡,情況極其慘烈,以至她後來與死亡鬥智鬥勇。

從那以後,凱特琳總覺得死神就在她身邊,哪裡都可以看見,是一個身穿斗篷的暗影。

同學得了白血病,得知病症後,凱特琳覺得自己也得了白血病,正被病魔折磨。

當恐懼到達極限,就會觸底反彈,凱特琳想要從死神手裡奪回主動權。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她開始透過強迫動作和儀式化行為減少焦慮感。例如:餵狗之前,繞著房子連續走3圈;走路時只踩枯樹葉,躲開新樹葉;檢視大門是否鎖好,反覆檢查5次;從3英尺外跳上床;穿過購物中心時屏住呼吸,免得有小孩從樓上掉下來等等。

有幾個月,凱特琳還因為總低著頭,讓口水流到衣服上被叫家長。

這些行為與治療強迫症的方法——“認知行為療法”相似。

這種療法是透過將患者暴露在引發其痛苦或恐懼的環境中,讓其認識到,即使不進行儀式化行為,糟糕的事也不會發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凱特琳不再痴迷死亡,儀式化行為也悄然而止,也拒絕承認死亡帶給她的影響。

每當情緒低落,凱特琳就嚴格抑制自己的情感,併為內心的脆弱感到惱火。

面對死亡,我就一直十分恐懼。每當深夜睡不著時,腦海中也總會出現種種畫面。只要一想到自己會死,親人會死,從心底是生起一股恐懼和無力感。誰也不能改變死亡,只要想到這個,就想哭。

對於凱特琳來說,害怕死亡,就去面對死亡。還有哪裡會比殯儀館更適合面對死亡呢?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02、在殯儀館的那些事

凱特琳來到西風火葬場,第一次給屍體刮鬍子,這是一個叫拜倫的老人。獨自一個面對屍體,23歲的凱特琳還是有些害怕,她安慰自己這只是一堆腐肉,只是一具動物的屍體,但其實並沒有用。因為她心裡很清楚這不是腐肉。

因為拜倫曾經也是高貴、奇妙的生物,就像獨角獸和獅鷲。他是聖潔和世俗的混合體,這會兒在生命和永恆之間的中轉站。

這一刻凱特琳覺得自己做不來這行,但為時已晚。只有咬咬牙,拿起刮鬍刀,開始工作。

現在服務行業有很多的上門服務,殯葬業也有。所謂的上門服務就是到人家家裡去斂收屍體。

凱特琳第一次上門服務是在工作兩週後,和扮演類似但丁的《地獄》裡的卡戎的克里斯一起上門。

凱特琳很緊張,因為她要面對的不僅是屍體,還有眾多的家屬,她害怕自己做錯,那樣就丟人了。

但越緊張就越容易犯錯,這是不變的規律。所以,這第一次,凱特琳除了對包裹屍體一竅不通,還說一些不識時務的話。但有克里斯這個老手在,工作毋庸置疑的完成了。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曾經我以為屍體會在火化爐完全燒成灰,但事實並不是,會有一些殘存的骨頭碎片。這時就需要使用骨頭攪拌機,是個跟電飯煲差不多大的東西。

遺骨放進去就會被高速攪拌,只要20秒,就會變成灰土狀的“遺灰”,而家屬能拿到的就是這些“遺灰”,這是加州的規矩。因為

“遺骨會讓人傷心的意識到,死者曾經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處理屍體的過程中,有一種技術必不可少,就是防腐技術。

給屍體做防腐,需要清洗血管,清理內臟,是一個需要強大心理承受力的工作。但凱特琳並不希望將來給自己的遺體做防腐,她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土葬來處理自己的遺體。

凱特琳認為

防腐技術會讓人類否認死亡,而腐屍可以消除人類對死亡的恐懼。

面對屍體的每一天,都讓凱特琳對死亡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也讓她更加明白如何擺脫對死亡的恐懼!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03、直視死亡,透視生命

凱特琳曾經遭遇過一次車禍,當時她覺得自己會在這場車禍中喪生,而如果她就這樣死了,就成了佛教徒和中世紀天主教徒口中的“惡終”,即毫無準備的死亡。也可以理解為

在事故中粉身碎骨,沒有機會向所愛之人表白愛意,所有計劃全部被打亂,沒有告知別人如何料理自己的後事。

而當凱特琳與死亡擦身而過時,她不再害怕死亡。

曾經她害怕,是因為她覺得失去控制,而如今,她決定拿回主控權,所以,不再害怕。

也許就像凱特琳那樣,我們對死亡的恐懼皆是來源於失控。如果我們把死亡控制在自己手裡,在它來臨前,把一切都安排好,讓人生沒有那麼多的遺憾,我們也就不再懼怕死亡。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未知最可怕,但死亡從來不是未知。

我們不能控制的是何時死亡,但可以學著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見自己想見的人,去珍惜每一天!

卡夫卡說:“生命的意義在於終結。”

如果生命沒有終結,那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可能也不會這樣美好。

就是知道會死,我們才努力生活;就是知道會死,我們才珍惜相聚的每一天;就是知道會死,我們才懂得及時表達自己的愛意;就是知道會死,我們才勇往直前,拼搏奮鬥。

《好好告別》:你怕死嗎?那就看看這本書!

就像凱特琳曾經約過會的物件——艾薩克。他懼怕死亡,所以他努力探究線粒體和細胞的死亡世界,獲得了博士學位。他想要擊敗死亡,而死亡創造了他。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也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直面死亡,告訴自己:總會分別,所以我們要學會好好告別!

我是小歡@言小歡分享 ,喜歡閱讀,喜歡思考,分享自己小小的想法。如果我的想法讓你有共鳴,不妨關注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