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兩相歡喜 一次有益的生動實踐

我省通往青海省的老公路,紅古區海窯公路,一旁是滔滔的享堂峽河水,一旁是險峻的岩石山,公路兩側成為乘客隨手扔垃圾的垃圾場。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紅古區華龍街道結合全省開展的全域無垃圾綜合治理,花大力氣治理髒亂差。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突擊治理,這裡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扭轉。這條公路的兩邊,所有違章建築都在拆除,華龍街道專門配備的保潔員全天候執勤,深度清理遺落在公路沿線的垃圾。按照遠景規劃,清理出來的這些地方,將被植上樹木,納入生態恢復治理。過往的乘客看到這種情形,想扔垃圾的手也主動縮了回去,大家都說,在這兩省交界的門戶地帶,不要丟了自個的臉面。

這一帶屬地,其實是青海省民和縣川口鎮的地方。由於歷史沿革,民和縣誤把這些地方,當做紅古區的“死角”。紅古區想管,又出於人家地方的考慮,不敢擅自“動土”,導致一些企業鑽了空子,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紅古區華龍街道狠抓生態環境治理,從海石灣小城自裡往外綜合治理轄區面貌。針對該區域的 “亂”現象,主動找到民和縣川口鎮說明情況,兩家聯手治理這裡的“容貌”,皆大歡喜。

民和縣責令所有企業限期拆除,紅古區華龍街道主動清理平場,植樹綠化,有志於讓這片蠻荒地變成省際之間的綠化風景線,為蘭西城市群深度融合做出應有貢獻。這一動作,正是該街道打造“黨建街區”特色品牌的一次生動實踐。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黨建街區” 搭建共駐共建共享之橋

華龍街道積極摸索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街道大工委和社群大黨委的基礎框架之下,探索規劃了“黨建街區”新模式,突出精建細治,按照區域劃分合理、資源分佈均衡、功能特色鮮明的原則,對街道全區域細分治理單元,以平安路、紅古路、花莊路等主幹道路為基線,將轄區141個黨組織、100多家較大的企事業單位、118個居民小區、2000多戶商家等,科學劃分為8個各具特色的“黨建街區”。

按照“一街區一支部”的思路,在8個街區籌劃建立8個聯合黨支部,聯合黨支部書記由街區內的各黨組織書記實行“輪值制度”,擬定了職責任務和協商議事、考評測評等制度機制,街道黨工委8名班子成員結對聯絡8個街區,並將由聯合黨支部調動本街區各方各類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黨員教育管理、社會治理工作和服務群眾活動,力爭打響“黨建街區”特色品牌。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攜手共建 從“自轉”到“公轉”

華龍街道,轄區總面積25平方公里,下轄1個行政村、2個社群,總人口53354人,其中農村人口1240人,城市人口52114人。黨工委下屬2個黨總支、12個黨支部、2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11名,其中農村黨員49名、社群黨員722名、機關黨員40名。

街道為紅古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有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102家,其中包括省屬企業窯街煤電集團公司,現有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14家、社會組織黨組織10家,轄區黨組織數量達到141個,是全區黨組織和黨員數量最多的街道。

街道謀求構建城市大黨建新格局,突出共駐共建。這樣一來,街道社群黨建的系統性、開放性、綜合性、差異性成為側重。街道建立了街道大工委,明確了組織設定、職責任務、協商議事規則和工作機制,吸納區委黨校、鑫源天然氣公司等駐區黨政單位26個、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22個,聘任“大工委”兼職副書記1名、委員13名,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先後召開聯席會議2次,推動基層黨建從“自轉”走向“公轉”,從區域性推進走向整體推進,從自我封閉走向開放融合。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吹哨報到” 互聯互動解開“老紐扣”

街道下轄的海石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改造後,全部居民告別老平房,整體上樓,用水有管道,出行有公交。該村9社的村民張長青,一家三口住進120餘平方的樓房裡,採暖方便,燃氣不愁,孩子就近上學,有了城裡人一樣的待遇。

張長青兩口子就近打工,每月都有6000元左右的進賬,小日子過得不太富裕,但是很安穩。他說,當初,幹部們來做工作,現在回頭看,都是黨的溫暖與關懷。雖然自己對街道黨建工作不很瞭解。但是,這一系列工作轉換成具體實惠,大家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街道嘗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具體落實開,就是街道與該區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住建局、行政執法局等10多家單位主動聯絡,聯動解開“老紐扣”。雙方建立了不成文的工作協同機制,在土地管理、安全生產、城市建設、行政執法、食品藥品管理等多項工作中,街道聯絡相關單位聯合開展工作,解決了很多徵地拆遷矛盾處置、安全隱患治理、違法建設治理等方面突出問題。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黨建統領 為民服務顯真情

所有行動領著幹,華龍街道落實工作責任制,專門建立了“黨建工作領導小組” 推動工作,黨工委書記“第一責任”、副書記“直接責任”和班子其他成員“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到位。去年該街道黨工委會議和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黨建工作5次,班子成員指導、檢查、督促社群黨建32人次,有力推動了城市基層黨建縱深推進。

街道的社群層面,紅古區委選派2名優秀80後幹部到兩個社群擔任書記,街道指定4名班子成員分別聯絡兩個社群,並給每個社群選派了1名副書記,有力加強了社群黨組織的戰鬥力。同時,針對街道人口多、社群少的狀況,正在推動社群調整劃分工作,將由現在的2個社群調整增加為6個社群,將進一步使社群煥發出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內生動力。

街道的工作繁冗複雜,但是工作的主線只有一個,那就是實打實地幫助群眾致富,過上溫暖美好的好日子。個體幫扶,群體授藝,近年來,該街道與紅古區就業服務局聯合開展致富技能培訓,2000餘名學員先後受訓,學成後的學員外出務工,在個個崗位上變成能手。年逾不惑的繆樹琴大姐,參加育嬰師培訓班後,心頭豁然開朗,著手籌備紅古區第一家月嫂中心,一起參訓的姐妹們紛紛入夥,摩拳擦掌,都想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繆大姐樂呵呵地打趣說:“等姐妹們中心一開業,就邀請記者兄弟來喝喜酒。”逗得滿屋子人哈哈大笑。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

支部引領 黨員爭當“領頭雁”

大力推進黨支部提標升級,街道的12個黨支部緊緊圍繞支部建設標準化要求,以創新方式為手段,積極開展對標爭創,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選樹先進典型,開展觀摩交流,推動支部標準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爭取爭創2個“樣板黨支部”,提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實效。

按照“一級平臺、多級應用、資源整合、共享共建”的原則,該街道正在加快推進網路資訊科技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廣泛運用,依託中組部黨員管理系統、“甘肅黨建”資訊化平臺、三維數字等平臺,實現黨建網路平臺資訊資源互聯互通,打造充滿正能量、黨員群眾喜愛的網路平臺。

依託區三維數字平臺形成“黨建+大資料”模式,運用錄入的就業、低保、志願者等2萬餘條各類資訊資源,街道社群每年為居民代辦服務1000多人次。設立的黨支部工作學習交流微信群,綜合運用文字、圖片、影片、音訊等多種形式,宣傳交流年度計劃、月度重點、工作亮點等。設立的社群便民服務微信群,方便所有辦事流程及辦事需要的材料及時釋出,今年,為群眾線上辦理服務33項,辦理常規事項1290項。

黨建為魂 引領街道黨建工作顯特色 紅古區華龍街道打造“黨建街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