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山深處走出去,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

從大山深處走出去,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

捧一杯香茗開始賞心悅目的閱讀之旅

我國自古以來,講究茶道茶學,對茶文化別有一番風趣。

說起香茗,大多數人自然想起,絕大多數是西湖龍井、鐵觀音、武夷巖茶等等國內響噹噹的名茶,名茶雖好,但並不適合大眾生活。

你會用幾萬一兩的茶葉煮茶葉蛋嗎?

你還會用國賓茅臺烹飪食材嗎?

名茶,更多的是身份象徵,並不能很好的融入百姓的生活。

曾記否《舌尖上的中國》,高階的食材往往來自最簡單的烹飪手法,正所謂,平民百姓需要自己的食材,最簡單的工序,享受食材帶來的幸福感。

真正走進平民百姓生活的,而不是在各種古香古色的茶樓、金磚玉瓦的高檔會議廳,真真實實擺放在百姓餐桌、盛放在茶具器皿的“普通茶葉”,才是百姓需要的!

從大山深處走出去,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

霍山黃芽,你瞭解嗎?

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你瞭解多少呢?

不得不說一說大山深處走出來的——

霍山黃芽。

近日新聞摘要:

經專家評審,霍山黃芽入圍國家保護工程,將獲得500萬元專項基金,用以實施標準化生產、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等,據瞭解全省僅5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入圍。

霍山黃芽正在走出大別山,走向全國,前不久,霍山黃芽為主的大別山土特產走進山西太原,隆重舉辦了“茶旅霍山 黃茶飄香”主題茶文化活動,這是安徽和山西首次茶文化的交匯相融,讓更多的愛茶的人享受霍山黃芽的魅力。

山西,自古以來對“茶”情有獨鍾,曾記否歷史上的晉商,在我國北方草原有一條縱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腹地及至莫斯科、聖彼得堡的商業大通道,這是一條被歷史塵封湮沒的茶葉之路。

雖然今天的山西“茶葉之路”如此輝煌昌盛,但是離不開幾百年來的心酸歷程,在“茶葉之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正是這種骨子裡的對“茶”一種特殊情懷,才有今天與越來越多愛茶文化的人,才有今天品嚐霍山黃芽的機會,與大別山的人民一起以茶會友、以茶傳情,崇尚不一樣的茶文化,感受大別山幾百年的艱辛歷史。

從大山深處走出去,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

“茶旅霍山 黃茶飄香”主題茶文化活動

霍山黃芽雖然名氣不及西湖龍井,無法登上氣宇軒揚的會議廳。

但是作為平民百姓喝得起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司馬遷《史記》曾記載:“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

大別山,這座歷史悠久的山系,大山深處的茶葉——霍山黃芽,在唐朝時期即負盛名,明代被宮廷列為上等貢品,清朝更定為內用食材,高貴的食材往往不需要複雜的製作工藝,只需要最普通簡單的工藝,就可以品嚐絲絲的甘醇。

用手輕輕地捏起一片茶葉,放在乾淨的玻璃杯中,小心翼翼地接一杯山泉水,煮沸燒開,茶葉在山泉水中翻滾,迎面飄來淡淡的甘甜。

從大山深處走出去,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貢茶”

滴滴茶葉,絲絲甘醇

去過大別山的,都一種思鄉情懷,那正是茶葉所特有的魅力。

大別山的主峰,在安徽霍山,海拔1777米,直插雲霄,吸收著日日夜夜的天地之精華,饋贈於那片小小的茶葉。

茶葉泡製最講究的不是複雜的工藝、也不是精緻的茶壺茶具,

而是,最純淨的山泉水。

來自高海拔的茂密竹林,山泉水在岩石上層層過濾,引入百姓的生活,淡淡的山泉水,有一種淡淡的竹子清香,與茶葉的芳香交融,怎能不氣人心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