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你還記得自己2008年用什麼手機嗎?諾基亞?索愛?摩托羅拉?

反正不太可能是國產手機。那時夏新、波導等寥寥幾個國產品牌,今天幾乎已被遺忘了。

當時國產手機的希望,似乎是各種劣質山寨機型,它們的銷量接近全國市場的四分之一。

· 2008年的中國手機市場,國產手機份額小且集中於低端機型。資料來源:ZDC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那一年,制霸中國市場的是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和三星四大家。剛誕生的 iPhone 還不被人熟悉。

十年後的今天,國產品牌智慧手機不但徹底支配國內市場,還在海外攻城掠地,顛覆了全球手機市場的版圖。

· Counterpoint2018Q3國際智慧手機市場資料,說美國、韓國、中國三分天下一點都不為過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中國手機憑什麼能在全球市場迅速打敗日本、歐洲的眾多品牌,雄踞市場前列?

手機大國意味著什麼?

什麼產品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競爭力?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想到航空、航天和軍工。如果是這樣,那麼前蘇聯的工業競爭力就該算世界第二了。

能真正體現工業競爭力,必須具備如下前提:市場規模足夠大、足夠開放、競爭對技術的依賴足夠高。

從這三個標準看,沒有任何行業可與手機相比。

從來沒有一個消費品類,像智慧手機這樣,市場規模如此之大

。2017年,全球手機銷量14。6億部,是汽車銷量的15倍,超過所有其他消費類電器的總和。

· 從2013年起,手機-平板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所有其他消費電器的市場總和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很大程度上,智慧手機替代了電話、電腦、電視、MP3、數碼相機、錄音機、導航儀……這些行業的巨頭從沒被對手打敗,但正在被手機消滅。

從來沒有一個行業,像智慧手機一樣,進化迭代如此迅猛

。美國人平均每2。83年換一次手機,中國人更是每1。16年就換一次,直到近年才延長到1。83年。

· 快速換代的機型,總是朝著速度更快、更大螢幕、更高效能的方向演進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從來沒有一個行業,像智慧手機這樣市場如此開放

。汽車長期以來是市場規模最大的工業品,而且競爭極為劇烈。但是,汽車並不是個充分競爭市場,即使是在最開放的美國。

表現最明顯的是載重貨車,受各種行業標準和准入政策影響,各工業國馬路上跑的貨車基本都是國產車。

乘用車市場化程度略高。但即使在一體化的歐盟,也是德國人買大眾,法國人買雷諾、雪鐵龍,義大利人買菲亞特。這種現象只有一個原因:隱形的保護政策。

至於中國汽車市場,2018年關稅調整前,進口汽車在計提各種稅後,價格變為原先的1。4-2。5倍。所以無論合資還是本土品牌,都可謂「躺著掙錢」。

唯有手機行業在2008年前後進入智慧機時代時,大家全都是零起點:既沒有強大的關稅保護傘,也不存在卡住壟斷地位的巨頭。

2014年以來,電信運營商隨著營改增稅改、利潤減少,不再熱衷於和手機廠商捆綁,補貼銷售。手機市場完全自由競爭,沒有誰可以靠著運營商的關係過活。

· 曾經,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家因為與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深度合作,被戲稱為「中華酷聯」,但那個時代已然結束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是的,沒有任何行業,像手機一樣,能如此集中地展現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和生產組織能力。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智慧手機產業,是個整合度極高、新技術最密集的行業,需要晶片、電路、顯示裝置、監控、聲音、系統整合等行業組成的產業網路的支援。

全球智慧手機在中國的集中度,似乎與中國整體研發實力不匹配,但從產業發展史看,卻順理成章。

學界有個「產業網路」理論。把各產業看成彼此關聯的大網;兩個細分行業之間越相似、越易相互影響轉換,網路距離也越近。比如,電子產品與製造業彼此相鄰,汽車則與機械加工、石油工業天然接近。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 圖片來源: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 Science, 2007

每個國家的產業進化史,都是在產業網路的結點之間一步步「跳房子」的歷程,從只有農林牧漁進入牌局,一點一點地跳向各種工業和第三產業。

所以,對特定行業而言,一個國家既有的產業基礎很重要。從電子產品代工跳到品牌手機,要遠比從橡膠種植跳過去距離更近。

韓國從電子產品代工開始,更容易邁入手機行業。而日本則是從機械自動化入局,離手機的網路距離偏遠,德國的機械和重化工離手機就更遠。

中國能生長出發達繁榮的智慧手機,是因為在中國,整個電子產品領域的產業網路已經成熟,只待出現卓越的企業生根開花。

· 2016年各國出口各類電子產品的對比。與俄羅斯、印度等國相比,中國的各類電子產品出口都十分發達,擁有完整的支援網路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 中國2016年各行業的出口份額視覺化,各類電子產品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這些從簡單到複雜、從平凡科技到高科技的路徑,地圖上只是輕輕一跳,現實中則需要無數企業持續奮進、積攢經驗。

例如,2004年,OPPO 以藍光 DVD 和影音裝置發家,到2011年,把首款智慧手機 OPPO Find 交到萊奧納多手中,其實跨了四步:

OPPO 從藍光 DVD 到 MP3、MP4,再到音樂手機,一步步集齊了影片、便攜、通訊、音響等方面的珍貴經驗,智慧手機這才水到渠成。

儘管中國電子行業起步時軟硬體積累不多,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特別是2000年前後高校擴招,提供了大量質優廉價的工程師。

哪怕在2008年,遍地的「山寨」手機,已經在使用聯發科的 Turnkey 系統晶片,與設計方案、整合生產,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手機設計製造產業鏈。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山寨機產業鏈

但是,產業網路顯然並不能解釋一切——從產業網路的準備而言,中國離世界頂尖汽車大國比智慧手機大國更近。

中國汽車市場從2008年就超過美國。在中國生產的汽車,今天是日、德、美三國之和,但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仍不值一提。

人才的競爭決定一切

2012年,大部分人印象還停留在中國只能生產山寨機,蘋果店外購買新品iPhone 5的人排成長排,三星 Galaxy 系列才剛剛推出 Note 2,諾基亞的 Windows Phone 正做最後掙扎。

但來自中國的革命勢力已經冒頭:

小米開創了獨特的網路銷售模式;OPPO 在推出全球最薄的 OPPO Finder 後,又推出開啟美顏自拍的 Ulike2,前置500萬畫素攝像頭讓自拍進入年輕人生活。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 誰還記得連名人自拍都需要舉著這麼大一個機器的時代?圖片來自2007年,著名導演鈕承澤與他人合影

智慧手機的競爭沒有任何政策門檻,完全依賴技術。這也是中國智慧手機崛起,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這個規模極大、進化速度極快的市場,像一臺超級抽水機,把優秀人才和各種資源全都吸附進來。

這一特徵在中國表現得更為強烈。之前做通訊技術、做尋呼機、做家電、做軟體開發、做影片網站,甚至教英語的企業家,紛紛殺進手機行業。

前智慧機時代,中國手機最有競爭力的是「攢」。拉上工程師,到華強北電子市場轉一圈,什麼機型都能立即山寨出來。

但3G以來的智慧手機,拼的不是硬體模組高低,而是軟硬體服務的一體化;比的是體驗,用元器件簡單組裝的山寨時代結束了。

功能機時代,實體鍵盤通常小於15個按鍵;即使手快的人一秒鐘按兩下,也只有225種不同的選擇方式。

智慧機時代,使用者一秒鐘內可能的操作,原則上與手機螢幕的觸控解析度成正比,有上百萬種不同動作選擇的可能性。

設計者必須極度敏銳,方能從億萬種可能的動作序列中,挑出最方便舒適、最具美感的幾種;他要極度剋制,不讓花哨的功能拖累載荷有限的CPU和電池。

中國軟體業和網際網路業積累了大量人才,他們對年輕使用者的需求有豐富的洞察和經驗。在使用者體驗的追趕超越上,他們是中堅力量。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 外媒評價,中國品牌使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再現生機

比如「充電快」這種簡單小事,經常會影響人們的體驗。當你有過「怎麼還不充滿!?老子要出門了」的焦急,一定有廠商對你的困難感同身受。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比如 OPPO 的 VOOC 閃充技術,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但改善和最佳化是無窮的,2018年,VOOC 閃充又進化為 SuperVOOC 超級閃充,手機充滿只需35分鐘

技術、人才、資本的彙集,使國產手機迅速擺脫了跟隨者的身份,他們或將手機造得更薄,或將屏佔比放得更大。

最可貴的突破,是中國工程師開始影響行業的設計風格。比如2018年夏,OPPO FindX 以雙軌潛望式結構,突破了 iPhone 劉海屏設計的行業桎梏。

但是,中國智慧手機崛起的一切資源:產業網路和人力資源,既可為中國企業所用,也可為國際巨頭所用,中國原本就是其研發生產基地。

像摩托羅拉、阿爾卡特等公司,不乏優秀工程師和設計師,甚至是中國手機業的黃埔軍校,為什麼這些巨頭卻迅速走向末路?

這或許要從企業的掌舵者身上來找。

中國企業的掌舵者全都是迎著風口而上的創業者。而歐洲和日本的手機企業,都是延續了N代的守成型企業,掌舵者是成熟穩重的職業經理人。

中國手機為什麼這麼猛,最代表中國工業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

中國智慧手機崛起前,功能機的巨頭已經衰落:西門子2005年出售給臺灣的明基;曾是手機象徵的摩托羅拉2011年委身谷歌後,又轉售聯想。

二戰後,老牌行業巨頭在革命性的產品上繼續稱霸的例子鮮有所聞,而像蘋果、微軟這種在PC時代一舉擊敗惠普、IBM 的例子,卻早已是常態。

作為革命者,中國手機不僅擊敗了日本、歐洲的手機巨頭,還順帶擊敗了日本歐洲在照相機、錄影機、電視機、音樂播放裝置、電視等領域的巨頭。

是的,沒有任何工業品像手機一樣,能最集中地代表中國的工業競爭力;中國也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有比手機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