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漸富足,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出國旅遊。每年11月,很多國人會將目的地選在泰國清邁,只為一觀漫天“孔明燈”的壯麗華美景象。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先說一說泰國的水燈節,水燈節(Loy Kra Thong)又叫天燈節,於每年泰歷12月15日舉行,是一個充分體現泰國青年男女旖旎戀情的節日。

顧名思義,之所以叫水燈節,在泰國的傳統上,這是一個放河燈的節日。對於水燈節,也流傳著各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始於八百多年前的泰國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每年泰歷十二月十五日月圓時節,居民都聚集於首都慶祝「燈節」,而國王必循例龍舟遊河,王后及妃嬪亦隨聖駕遊幸,其時臣民嬉水於河中,隨後在國王的主持下,全城大放煙花,徹夜歡騰。據說,當時有位叫娜諾帕瑪絲的貴妃,別出心裁的用香蕉葉摺疊成一盞蓮花型的船燈,以水果雕成花鳥圖案裝飾,並插上鮮花,點著香燭,放在水裡,使其飄蕩在河水中,以表示對佛祖和河神的感謝之情。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國王見後大喜,遂下令以此燈作為範例,每年十二月十五日為水燈節,從此,每逢水燈節,各式水燈的製作,便蔚然成風,水燈的形狀式樣愈來愈多采,製作技術也更加精巧嫻熟。

放水燈的含意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擴充套件,譬如農民放水燈是感謝河神給予他們充沛的水源,灌溉莊稼,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青年男女寄語水燈是希望自己能找到如意伴侶;佛教徒則祈求災禍隨水飄去,幸福隨波而來。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那麼泰國一年一度的水燈節,又是如何與“孔明燈”聯絡到一起的呢?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孔明燈”的歷史。

孔明燈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所發明,當時,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孔明燈最早用於通風報訊,使身邊的人逃離險境,後世也經常效仿。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臺灣的臺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游。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於前清年間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做為訊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即是 元宵節 ,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至此,孔明燈又被賦予了祈福及求平安的意思,在民間也得以廣為流傳。

燃放孔明燈,與泰國燃放河燈,所代表的意義高度契合,都是人們對美好的祈願,因此,泰國傳統節日水燈節,引進孔明燈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孔明燈什麼時間流傳到泰國的,我們已無從考證。

歷史上,中國與泰國的交往,由來已久。自秦代開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後,在全國設定郡縣。桂林(郡治在今廣西桂平)、南海(郡治在今廣東廣州)、象郡(郡治在今廣西崇左)等郡的設定,不僅有利於我國南方地區的開發,也促進了我國同東南亞地區的交往。公元一至五年(西漢平帝元始年間),中國曾派出使者遠航印度,途經退羅灣,到達過泰國南部。由此推之,中泰之間的民間貿易往還,當有更早的歷史。

三國時期,吳國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曾在公元二三0年前後奉命出訪東南亞,回國以後,寫了《扶南異物志》和《昊時外國傳》兩本書,提到了當時泰國中部建立的金鄰 (金陳)國。

東漢至隋唐,泰國的中部出現了墮羅缽底國(即墮和羅、杜和羅、投和),泰國南部半島地區,從北往南有盤盤、赤土等國。它們建立的時間先後不一,但都和中國有了政治上的交往。

由此可見,中國與泰國的交往,歷史悠久,孔明燈的流傳也是理所當然,畢竟人們對美好願望的祈求是共同的。

人類在不斷進步,各個國家的文化也不斷的交織融合。當天燈與水燈交織在一起,水天一色,燈火絢麗,那壯觀的場面,不僅讓人讚歎。那一刻,所有的美好祈願都湧上心頭,又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2019清邁天燈節攻略:

泰歷每年十二月十五日是水燈節,而天燈節是水燈節中一場萬人齊放孔明燈的活動。今年清邁水燈節活動定在11月11日-11月16日,節日期間的各種慶祝活動參看下表。

「水燈節」——雙十一,“孔明燈”又要點亮泰國清邁

打算一睹水燈節(天燈節)的夥伴們,安排好時間,準備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