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記得一條新聞說虞允文墓前住著一位姓宋的守墓老人,他們家族是守墓一族,世世代代為虞丞相守墓,到現在已經守了十三代、八百多年,宋家的誓言是:宋氏不絕,守墓不止。墓主人是宋朝的抗金名將虞允文。

歷史: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其實說起南宋的抗金名將,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岳飛了,但是才有很多的抗金名將大家並不熟悉。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 ),字彬父,一作彬甫。漢族,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藕塘鄉)人。南宋名臣。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後請朝廷加強防禦。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陝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陝西數處州郡。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再任四川宣撫使。

淳熙元年(1174年)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追贈太傅,諡號忠肅。

歷史: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正是因為虞允文,使江南百姓免遭塗炭,讓南宋晚滅亡了100多年,虞允文字人也獲得重用,孝宗時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已經是丞相了。名將吳璘死後,虞允文接替他經略四川,徐圖恢復,可惜大事未成,積勞成疾而死。數百年後,主席讀《二十四史》,看到虞允文在採石磯的表現,不由地豎起大拇指,贊曰:“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觀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虞允文生於隆州仁壽,幼時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後來憑藉父親為官的緣故,進入仕途。母親去世後,虞允文極度悲傷,考慮到父親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七年未曾調任。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進士及第 ,時秦檜當權,虞允文等四川書生皆不獲重用。秦檜死後,終於獲得中書舍人趙逵推薦,就任秘書丞,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歷史: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公元1155年,本為文人出身的虞允文,看到國家如此為難,雖已年僅半百,卻毅然決然地選擇投筆從戎,幾年後,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而兩淮的宋軍節節敗退,金兵如入無人之境,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之後虞允文被派去視察軍務,此時正好金兵渡江南下,而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危急時刻虞允文決定暫代主帥之職,與金兵決一死戰。當時宋軍的總兵力只有1。8萬,而金兵則集結了15萬大軍,雙方兵力相當懸殊。

歷史:一座普通古墓中葬著1位抗金名將,1家族為他守墓近1000年

臨戰前,虞允文進行了誓師大會,慷慨激昂地對將士們說道:“若金軍成功渡江,我們將無處可逃。而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定當能夠痛擊來犯的金兵。我在此發誓,絕不會後退,一定會與將士們共存亡。”聽了虞允文的一番話,宋軍將士猶如打了雞血一般,在戰場上以一當十,大敗了數倍於己的金兵,贏得了此次戰爭的勝利,史稱“採石大捷”。經此一戰,金兵被迫與南宋議和,虞允文成了力挽狂瀾的英雄,皇帝對他寵信有加。

公元1172年,62歲的虞允文改任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兩年後,積勞成疾的虞允文病逝,葬在了老家,被朝廷追贈為太傅,諡忠肅。因虞允文的功績,宋孝宗指派了當時的一戶宋氏家族為他守墓。而宋家世世代代為虞允文守墓,宋朝滅亡依舊沒有改變,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