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溼證用二陳湯久治不愈,別忘了理痰湯

二陳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被後世稱為治痰之總方,更有“一張二陳湯打天下”的美譽,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對於二陳湯的重視!

痰溼證用二陳湯久治不愈,別忘了理痰湯

二陳湯由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烏梅、生薑組成,具有燥溼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痰溼證,辯證要點是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滑。二陳湯所治的病機為脾失健運,水溼停滯,聚而成痰。方中半夏辛溫性燥為君藥,橘紅可燥溼化痰,且善於理氣為臣藥,二藥用量相同,為本方的基本結構,半夏和橘紅陳者為佳,故本方名為二陳湯。茯苓利水滲溼有健脾的功效,滲溼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中佐以少量烏梅可防半夏橘紅辛散太過傷陰耗液。生薑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降逆止嘔化痰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二陳湯不適合燥痰證,陰虛體質當慎用!

痰溼證用二陳湯久治不愈,別忘了理痰湯

一般的痰溼證用二陳湯均可獲效,但有時卻療效欠佳,這並不是說二陳湯這個方子不好用,只能說臨床時診斷是否準確,所以當方子療效欠佳時,就要重新辯證了。

理痰湯由近代名醫張錫純所創,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本方治痰涎鬱塞胸膈,滿悶短氣。或漬於肺中為喘促咳逆;停於心下為驚悸不寐;滯於胃口為脹滿噦呃;溢於經絡為肢體麻木或偏枯,留於關節、著於筋骨為俯仰不利、牽引作疼;隨逆氣肝火上升為眩暈不能坐立。

生芡實一兩 清半夏四錢 黑脂麻炒搗三錢 柏子仁炒搗二錢 生杭芍二錢 陳皮二錢 茯苓片二錢

痰之標在胃,痰之本原在於腎。腎主閉藏,以膀胱為腑者也。其閉藏之力,有時不固,必注其氣於膀胱。膀胱膨脹,不能空虛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飲,速於下行而為小便,此痰之所由來也。又腎之上為血海,奇經之衝脈也。其脈上隸陽明,下連少陰。為其下連少陰也,故腎中氣化不攝,則衝氣易於上幹。為其上隸陽明也,衝氣上幹,胃氣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運化水飲,此又痰之所由來也。此方以半夏為君,以降衝胃之逆。即重用芡實,收斂衝氣,更以收斂腎氣,而厚其閉藏之力。腎之氣化治,膀胱與衝之氣化自無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脂麻、柏實者,潤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實補腎也。用芍藥、茯苓者,一滋陰以利小便;一淡滲以利小便也。用陳皮者,非籍其化痰之力,實籍其行氣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氣,並以行芡實、脂麻、柏實之膩滯也。

痰溼證用二陳湯久治不愈,別忘了理痰湯

由此可見張錫純是從腎、膀胱、胃這三個臟腑來分析生痰之原的。其根本原因是腎氣不固。然後膀胱因此而膨脹,胃中之水飲不能下行聚而成痰,這是其一。其二腎經和胃經之間是衝脈,當腎氣不固時,其氣延衝脈上逆至胃,從而導致胃氣上逆,胃中之水飲不能下行聚而成痰。由此可見理痰湯的病機為腎氣不固,水飲停胃,聚而成痰。病機既明,遣方用藥也就有了著落。所以醫者在臨床用二陳湯治療痰溼證療效欠佳時,就要再仔細診斷一下有沒有腎虛的問題。如果有腎氣不固的情況,那麼理痰湯就適合治療當下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