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考慮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角色定位問題了

文/聶光輝

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在過去一段時間改變了全球經濟發展模式,資訊科技發展及應用也對實體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網際網路從“資訊高速公路”角色轉變了資本市場肆虐的強有力載體,國內不少專家提出要對網際網路徵收高額營業稅以解決實體經濟不景氣的現狀。網際網路營業稅並不是新的名詞,美國就曾計劃針對網路零售商徵收網際網路營業稅,結果遭受網際網路零售商的抵制。究竟該怎樣看待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前景及趨勢,也值得大家思考。

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壟斷不得。

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壟斷的形成實際上是資本快速擴張造成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打車軟體市場兼併,基本的思路就是前期靠資金補貼快速佔領市場份額,最終的對抗和技術誰更先進關係不大,壟斷一旦形成,商業一個不變的真理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平臺的使用者就成為了被收割者。再比如金融支付市場,壟斷一旦形成,不僅綁架商家和消費者,甚至對國家經濟命脈造成重大影響。壟斷顯然不是政府想要看到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誕生第一天都明白這個道理,但資本逐利驅動的必然方向就是壟斷。至於政府什麼時間出手“調控”,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缺乏必要的風險應對意識。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共存發展。

虛擬經濟和網際網路產業經濟不能劃等號,網際網路技術的技術帶來虛擬經濟的繁榮發展,實際上,任何一種型別的虛擬經濟都無法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只要虛擬經濟,或只要實體經濟的極端主義行不通。我們可以從推動社會資源最佳化配置角度思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在壟斷尚未形成時,網際網路對於推動社會資源最佳化配置具有積極作用,但壟斷一旦形成,虛擬經濟多是基於應用層,對於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作用就會消散,甚至走向相反面。但片面強調發展一方面都是歷史的倒退。不少年將實體經濟的不景氣歸因到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這是不全面的。虛擬經濟實際上是用資訊科技解決了傳統實體行業裡的人工問題,解放了生產力,更高效地實現產品的設計、生產製造與流通,這也帶來了傳統實體行業從業人員“失業”問題,這其實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對於行業從業者而言,如果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職場生涯可能會遭遇不少挑戰。實體經濟不景氣有其本身的諸多原因,比如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產品承載的成本偏高等,這些都是傳統的實體經濟根深蒂固亟待祛除的弊端。

需警惕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泡沫經濟。

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最近幾年政府對網際網路企業,尤其是經濟當量相對比較大的、對民生影響可能深遠的網際網路平臺型企業,加強了監管力度。泡沫經濟的形成基礎是大量投機活動造成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價值,喪失持續發展能力,一旦破裂可能會導致整個社會喪失發展動力。各國政府在遏制虛擬經濟過熱的態度上其實是一致的。虛擬經濟存在的意義在於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所以政府對於虛擬經濟的態度基本上是適度發展,怎樣才算適度,其實也在考驗企業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