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悄然登頂,RISC-V暗自生長

ARM悄然登頂,RISC-V暗自生長

追過《權力的遊戲》的觀眾都知道,諸國混戰中的背後,曾有一個坐莊的組織,名為鐵金庫,透過借貸和軍隊扶持,成為隱藏在戰爭背後的勝負手。

而在現實中的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科技市場背後也有一個地位類似於鐵金庫的組織,就是ARM。即使強如蘋果、高通,又或是三星、華為,微處理器的核心技術上都依賴於ARM的指令架構,誰都沒能獨立其外、不受牽制。

也許很多人對此無感,抑或是不覺其重。但是想想最近封殺華為的事件,美國的禁令僅是號召美企,ARM作為一個被日本軟銀集團收購的原英國公司,卻也對華為開始禁售,導致華為研發的處理器只能使用現有架構,一旦有新架構出現,就會於對手在效能上拉開差距,而技術上的差距有時候經年累月都不足以彌補上來,足見ARM的掣肘、牽發的影響之重。

ARM悄然登頂,RISC-V暗自生長

但是,不久的將來,情況可能就會發生反轉。

數日以來,有訊息稱高通開始向同為精簡指令的RISC-V架構進行投資,開啟了向新架構的佈局和轉型。無獨有偶,高通的投資意圖曝光後,有媒體又挖掘出了新的金主,同樣對新架構進行投資的還有業內兩大重量級選手:英特爾和三星。

RISC-V與ARM同為精簡指令的範疇,但不同於ARM的授權和收費模式,RISC-V架構是開源和免費的,其源自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個教授的研究專案,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在開放性、靈活性、模組化、移植性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ARM的晶片設計就是基於早期的RISC架構,所以最怕RISC-V崛起的就是ARM。

ARM悄然登頂,RISC-V暗自生長

近幾年全球對RISC-V架構的關注也都在升溫,一方面是因為新架構技術研發較少,易於在技術上追趕發達國家的技術佈局。比如中國對RISC-V架構的研發特別支援,“中國RISC-V產業聯盟”和“中國開放指令生態系統(RISC-V)聯盟”已在去年相繼成立。消費產品企業華米公司自研的黃山一號處理器(面向可穿戴產品)就是基於RISC-V打造。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在普適技術上受制於美國等技術主導國家的威脅,開發開源的替代性技術也是一種規避技術風險的必行之路。如歐洲於去年六月主導執行的歐洲處理器計劃(European Processor Initiative,簡稱EPI),就選用了RISC-V指令集作為處理器的微架構進行研發,為HPC(超算聯盟)和AI提供特殊向量和人工智慧加速。採用RISC-V指令開發低功耗處理器,也是為了確保高階晶片設計的核心能力留在歐洲,避免受制於美國。

無論初衷和目的如何,RISC-V都將迎來發展的最佳視窗期,同時ARM的高收費模式和近期華為事件上的政治影響,也進一步加速了國家間和領域內對開源新技術的重視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