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轉型緩慢並不甲骨文在中國區大裁員的唯一原因

雲轉型緩慢並不甲骨文在中國區大裁員的唯一原因

最近,甲骨文才中國裁員一事引起軒然大波,甲骨文,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具體達大到什麼程度呢?我來給大家梳理梳理,Java,甲骨文家的。Oracle資料庫,甲骨文家的,MySQL,也是甲骨文家的。市值將近2000億美元,什麼概念呢,就是等於3。5個百度相加,5個京東相加。那麼甲骨文這麼厲害,為什麼還要走裁員之路呢?

有網友認為主要是由於甲骨文雲業務轉型緩慢所致。仔細梳理一下甲骨文的發家史,這算是一個客觀原因。 甲骨文主要從事企業級業務,具體的商業模式是軟體硬體一起賣,主賣大型機,但是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商業模式也發生了變化。甲骨文的老客戶,如阿里、亞馬遜,他們如今不但藉助雲計算去掉了IT架構中的甲骨文資料庫,還自主研發了網際網路資料庫。除了能提供更具彈性的雲服務場,這些老客戶還搶奪了甲骨文的市場,而甲骨文在雲計算方面向來受人鉗制。

今年年初公佈的全球雲計算份市場份額前十的服務供應商中,亞馬遜、微軟市場佔比分別為第一、第二,甲骨文只能往後排。哪怕在中國雲服務版塊,甲骨文也無法擁有一席之地。據說,今年3月,甲骨文內部高管就傳送了一封標題為“組織重組”的電子郵件。其中表示,將來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將圍繞Oracle雲基礎設施業務展開。所以,甲骨文的雲服務端發展滯後肯定與此次裁員有莫大關係。但是,原因肯定又不止於此如果說甲骨文需要發展雲計算,那裁掉其他不相干人員發展雲服務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連雲計算部門的研發人員也裁,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甲骨文在印度、美國,甲骨文也在裁員,但在中國幅度和影響力最大。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發展遇阻的外企大多都有這樣的毛病,對中國不輕易放權,不願意投放核心技術,還不願意本土化。簡而言之,又想賺中國人的錢,又放不下身段。前段時間退出中國電商市場的亞馬遜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相比20年前,在人力成本方面,中國的優勢已經不是很明顯。這也是此次甲骨文裁員首先裁掉北京研發中心500人的原因。北京的程式設計師工資最高。裁掉中國雲計算研發中心,和如此多的中國員工,雖然沒有公開宣佈退出中國市場,但我認為甲骨文已經沒有在中國發展雲計算的戰略打算。對於如此海量的網際網路資料,對於企業意味著市場,但對於國家來說意味著安全。雲計算才處於發展的朝陽期,前景明朗,但相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因此,政府肯定會採取保守的策略,對於已經失去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甲骨文來說,繼續搶這塊蛋糕顯然不是更好的選擇。甲骨文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此舉不僅是業務方向的轉變,更是戰略重心的遷移。

當然,甲骨文的退出,也給中國的本土的企業應用軟體廠商帶來了極大的機會於挑戰,在今年3月份CCID釋出的2018-2019年中國企業級應用軟體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企業級應用軟體市場份額中,Orcale首次跌出前三,位列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浪潮以0。1%的優勢,超越Orcale,進入三甲行列。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雲計算、大資料廠商,浪潮在軟體行業也深耕了30餘年已久, 此前,浪潮雲ERP更是一直深耕行業和高階,在集團管理軟體市場連續16年佔有率第一,2018年浪潮與國際開源ERP廠商Odoo合資合作推出開源雲ERP產品PS Cloud,這款開源雲ERP產品以助力企業上雲,致力發力成長型企業市場為目標,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一體化管理平臺。 甲骨文這次裁員的背後,我們也可以看出甲骨文在中國市場不僅承受著用友、浪潮、金蝶等多家本土廠商的競爭壓力,在雲計算浪潮之中也沒能跟上快速變化的市場趨勢,使得其的整體生存空間不得不受到影響。或許只有做出業務重心調整和人員結構調整,才有機會博取一條扭轉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