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當你變成一隻甲蟲

當格里高爾·薩姆沙從睡夢中醒來時,他發現自己的身體變成了某種有著硬質外骨骼的不明動物。這隻“巨大的甲蟲”會躲在沙發下,會在牆上和天花板上爬上爬下,喜歡吃腐爛的食物。可憐的格里高爾,他的家人對他的變形感到非常難受,而且相當厭惡他。當格里高爾死去後,他們如釋重負。

這是

弗蘭茨·卡夫卡

發表於1915年的作品

《變形記》

,它以一個荒誕的故事開啟了20世紀的開端——這個世紀的思想

不再像以往那樣以人類為中心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作者選擇了一個面目醜惡的生物來表達自己的隱喻,迫使讀者從故事開頭就開始想象一隻甲蟲的生活。

在同一時期,德國生物學家

雅各布·馮·於克斯屈爾

使人們開始關注動物的視角——於克斯屈爾稱其為

周遭世界

為了詮釋這一新概念,於克斯屈爾帶領讀者在多種多樣的世界裡漫步。於克斯屈爾認為,

每種生物都有著獨特的方式來感受世界。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周遭世界

壁蝨沒有眼睛,它們會爬到草莖上,靜候哺乳動物面板所散發出的丁酸的氣味。實驗表明,壁蝨這種蛛形動物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活18年,這給了它們充足的時間來守株待兔,直到遇上一隻哺乳動物為止。然後,壁蝨會跳到這隻受害者身上,美美享用溫暖的血液大餐。吃飽喝足後,壁蝨便會產卵,然後死去。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我們能夠了解壁蝨的周遭世界嗎?對我們而言,壁蝨的一生簡單到不值一提,但於克斯屈爾認為這種簡單恰恰是其優勢所在:

壁蝨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並極少被其他事情干擾。

於克斯屈爾

也回顧了其他的例子。這些例子表明,

單個環境可以提供數以百計的現實,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現實。

根據

於克斯屈爾

的理論,對於所有構建這些主觀世界的物種而言,

這些多種多樣的主觀世界是“不可理解也無法識別的”

例如,有些動物透過感知紫外線來感受世界;還有些則透過嗅覺,比如星鼻鼴在地下行進時就是透過嗅覺來摸索方向的;有些動物生活在橡樹的枝丫上;有些生活在樹皮下;還有些則在樹根處刨出一個巢穴,狐狸中有一科就是這樣——儘管這些動物都生活在同一棵樹上,但它們對這棵樹的知覺全然不同。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動物與人類的隔閡

雖然

於克斯屈爾

想要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索和觀測各個不同物種的周遭世界,且這一想法極大地鼓舞了研究動物行為的人們,即行為學家們,但是20世紀的哲學家們對這一想法相當悲觀。

1974年,

托馬斯·內格爾

提出疑問:“做一隻蝙蝠是什麼感覺?”他的結論是,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一點。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他說,

我們是無法進入另一個物種的主觀生活的

內格爾

並不關心如何讓一個人擁有和蝙蝠一樣的感受,他只想理解蝙蝠是如何獲得其自身的感受的。後者確實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疇。

奧地利哲學家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也記述過這種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隔閡。他有句名言: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這觸怒了一些學者,他們抱怨說維特根斯坦對動物交流的微妙細節一無所知。

但是,維特根斯坦這句名言的核心在於:

由於我們自己的體驗與獅子的體驗如此不同,因此,即便百獸之王能夠用我們的語言來說話,我們也不可能理解它。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事實上,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可以延伸到與我們有著不同文化的人類群體中——即便我們會說他們的語言,也不可能對他們的體驗感同身受。維特根斯坦的論點是,

不管對方是一個外國人還是一種其他的生物,我們進入對方內心世界的能力都相當有限。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打破隔閡

儘管我們無法體驗它們的感受,但我們可以試著走出我們自己狹隘的周遭世界,用想象來體驗它們的周遭世界。若不是科學家們嘗試著想象做一隻蝙蝠的感受,併成功地應用了這種想象,我們不可能發現蝙蝠的回聲定位。

而事實上,倘若

內格爾

從未聽說過蝙蝠的回聲定位,他壓根不可能提出那些犀利的想法。

蝙蝠回聲定位的發現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標誌著人類的思考跳出了自身知覺的侷限。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

在那一個多世紀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瞎眼的蝙蝠照樣能夠找到方向並安全地在牆上或天花板上著陸,耳聾的蝙蝠卻做不到這些——蝙蝠喪失了聽力就彷彿人類喪失了視力。沒人完全清楚這是為什麼。於是,人們將蝙蝠的能力歸結為某種“第六感”,但這對釐清這一問題毫無幫助。科學家們並不相信超感官知覺的存在。

蝙蝠回聲定位發現者的榮譽屬於美國行為學家

唐納德·格里芬

,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格里芬

使用了一種裝置,可以探測到高頻聲波,其頻率比人類能聽到的頻率上限要高2萬赫茲。

利用這一裝置,

格里芬

進行了最終的實驗,進一步證明回聲定位系統並非僅僅是一個碰撞預警系統。蝙蝠的超聲波還用於尋找和追捕獵物——從大型飛蛾到小型蠅類。

蝙蝠擁有的是一個多功能捕獵工具

,其功能之強大令人歎為觀止。

即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人類如何跳出自身知覺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