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點|引爆流行法則之芝麻街

20世紀60年代後期,電視製片商瓊·甘茨·庫尼決定做一檔節目。她的節目主題是教3-5歲的孩子讀書識字。

這個節目每週播放五次,每次一個小時。庫尼認為,如果這檔節目具有傳染力,就能起到引爆教育的作用。

庫尼想創造一種學習熱潮。當時美國社會普遍貧困,有大量文盲存在。

庫尼把這個節目命名為《芝麻街》。雖然電視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資訊傳播給許多人,但電視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專門的教育媒體。

再三考慮後,庫尼和她的合作伙伴仍然決定嘗試一下電視教學。他們招募了一些在當時看起來富有創造力並且十分聰明的人。

為了提升收視率,庫尼為《芝麻街》附著了一些比單一授課更吸引人的元素:

1。 用動畫片教兒童學習英文字母。

2。 在節目中請名人唱歌、跳舞。

3。 讓名人領銜主演一些弘揚合作精神的小品,深刻體現兒童的情感世界。

透過這一切努力,庫尼的電視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枯燥乏味的弱點,《芝麻街》節目被成功引爆。

雖然《芝麻街》是個頗受兒童喜愛的節目,但其中播出的一期卻遭遇了令人失望的收視率。

在那期節目中講了一個關於大鳥的故事,這隻大鳥沒有名字,它想擁有自己的名字。因為有了名字後,它的朋友就可以稱呼它了。

於是,芝麻街上的住戶熱心地為大鳥起了很多名字,可大鳥對那些名字並不滿意。

最後,它還是用了自己原來的名字——大鳥,它說:“即便大鳥這種名字不常見,但它畢竟是我的名字,我喜歡所有的朋友那樣稱呼我。”

從表面看,這是一個不錯的故事,寓意大膽,很有趣味性。但這個故事播出後的收視率卻令人失望,並且使觀眾對《芝麻街》的注意力也下降了80%。

這個故事失敗的原因在哪裡?

格拉德威爾給出的答案是:學齡前兒童根本理解不了故事的深刻寓意。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沒有附著學齡前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內容。

這一期小編就介紹到這兒,喜歡就點贊收藏奧。